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中國銀行業暴利之辯:主要利潤被指來自利差保護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2日 13: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李雋 曹開虎

  中國的銀行業是不是“暴利”行業?

  17家A股上市銀行凈利潤佔到A股上市公司凈利潤總和的四成以上,其大量利潤來自於存貸款利率之間的利差,是政策保護而非市場競爭的結果,這一切事實,令銀行業陷入輿論漩渦中,也在兩會代表委員中引發熱議。

  “目前銀行業績好主要是存貸利差過大的結果,是全體人民支持的結果。”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謝商華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銀行不能夠在好的時候大把大把地分錢,而在經營業績不好的時候,就向人民伸手。這是極不道德的,也是極不公平的。”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前副局長許善達則認為,銀行業目前利潤的確比較高,但是也不能説銀行業就是暴利。銀行業有相當部分的利潤都補充到了資本金上,目前國內銀行凈資産收益率普遍在20%以上,實際上國外也差不多。

  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就對媒體表示,去年中國銀行業利潤10412億元,拿去補充資本金就需要8000億。銀行利潤“絕沒有大家想象得高。”

  利潤壓倒實體經濟?

  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銀行共實現凈利潤0.698萬億元;滬深兩市2369家上市公司中,可統計的2319家共實現凈利潤1.58萬億元;上市銀行凈利潤穩佔上市公司凈利潤四成以上。

  華林證券研究所副主任胡宇向本報表示,國內主要銀行都已在A股上市,但A股並不能完全反映中國企業的真正盈利能力,很多A股非金融企業盈利能力不強,相當多高利潤優質企業只在香港和美國掛牌。儘管如此,中國銀行業的暴利依然存在。

  3月9日,深發展董事長肖遂寧在深發展2011年業績新聞發佈會上認為,從法律和經濟上來講,“暴利”應該是指生産者、經營者用不正當手段獲取超過合理利潤幅度的行為。銀行業既非壟斷行業,亦非以不正當手段獲取利潤,最多只能用“高利”來形容。

  目前銀行業資産收益率只有1%左右(2011年深發展的該數據為1.04%),而一般製造業這個指標能達到5%甚至更高。“所以銀行業既非暴利也非高利。”肖遂寧認為,銀行業近年來利潤水平不斷提升,同管理水平提高以及不斷創新、防範風險等有很大關係。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銀行本身就是經營“資産和負債”的企業,其所吸納的儲戶存款均是負債,其負債遠高於其他行業的企業,因此用總資産收益率同一般企業進行對比並不合適,而應該用凈資産收益率來對比。

  過去數年,銀行年化凈資産收益率多數都可維持在20%左右,遠高於一般企業。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平均凈資産收益率為7.2%,而16家上市銀行則為17.1%,銀行凈資産收益率比平均水平高出近10個百分點。

  但農業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認為,2008年-2010年,全國16家上市銀行平均盈利增長分別為30%、17%、33%。而同期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長分別為12.5%、13%、53.5%。大家反映最困難的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長為25%,其中私營企業利潤增長46%。根據銀監會數據,去年我國銀行業的利潤增長為36.3%。潘功勝説,從這些數據可看出,銀行業的利潤增長與實體經濟並沒有過多背離。

  高利來源:利差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的高額利潤主要源自存貸款的利差保護,以及經營牌照門檻。

  胡宇認為,利差保護是銀行利潤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是市場利率充分競爭的話,相信利差會降低;此外,牌照的稀缺性也是重要原因,很多資金無法經營銀行,能夠在全國佈局的銀行數量有限。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表示,中國的銀行業鉅額利潤的確有不合理的地方,存貸利差相對較高,某些收費不透明,準入門檻高。現在,業界也在討論推動利率自由化的事情,清理亂收費已經開展,這都是很好的方向。

  但關於中國利差是否過大,也有不同意見。

  如潘功勝在談“銀行暴利”問題時就對媒體表示,中國銀行業的利差僅為2.5%,從全世界範圍來説不是最高的。

  潘功勝稱,2010年,國際前10大銀行平均利差為2.31%,而我國銀行業的平均利差為2.46%,與之相比並不算高。同發展程度相當的“金磚四國”相比,中國銀行業的利差則顯得很低:2003年至2010年這7年,中國銀行業平均利差為2.7%,印度是3.05%,巴西是11%,俄羅斯是6.4%。

  主要專注于新興市場經營的渣打集團公佈其2011年全年凈利差為2.3%,比國內利差水平略低。

  不論中國銀行業利差同國際水平相比是否過高,利差無疑是中國銀行業最重要的利潤來源。

  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16家上市銀行利息凈收入總額為1.28萬億元,佔營業收入1.64萬億元的77.5%。

  深發展行長理查德傑克遜認為,中國的銀行業以利差為主要收入渠道,中間收入比重不高,跟收費模式有關,比如在香港等亞洲地區,銀行代銷共同基金,佣金是5%,而中國內地銀行代銷費率則在1.5%以下,兩者的差距比較大,這造成了內地銀行非利息收入佔比不高。

  不滿的來源:不公平感

  究其根本,輿論對銀行業高利潤的不容忍,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一種改革成本分攤和利潤、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判斷。

  在謝商華看來,當前實體經濟不景氣,按理銀行的收益應當受影響,但是客觀上並非如此,銀行收益不但沒有受到影響,且業績相較過去更好。

  謝商華認為,這主要是國家政策給銀行巨大支持和保護。一是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央財政定向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四大銀行資本金;二是將四大銀行13939億元的不良資産剝離給了四大資産管理公司;三是為解決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人民銀行發放專項票據置換農信社不良貸款和歷年虧損挂賬;四是銀行存貸利差過大,尤其是隱形利差。

  謝商華稱,當前,銀行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為3.5%,1年期基準貸款利率6.65%,但除了經營特別好的大企業能以基準貸款利率在銀行貸到款外,其他企業基本上不可能以基準貸款利率貸到款,一般都要上浮30%以上,其他費用照常收取。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西安商會會長許智明也認為,銀行利率管制政策“劫貧濟富”已不合時宜。經歷一個時期的財富積累後,仍然通過利率管制對國家銀行業進行呵護,顯然不合情理,限制利率的政策已無法適應現階段經濟發展需要,其嚴重的副作用對未來經濟發展步伐構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熱詞:

  • 利差水平
  • 暴利
  • 專項票據
  • 利潤增長
  • 利潤來源
  • 上市銀行
  • 利潤水平
  • 深發展
  • 凈利潤
  • 凈資産收益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