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于文靜、樊曦)我國糧食産量實現“八連增”,除了依靠政策、科技外,化肥等農業投入品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代表委員也指出,過濫使用化肥的弊病越來越明顯,應切實採取措施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黃鴻翔指出,歐美發達國家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陸續進入了農業良性發展的新階段,德、法等國化肥用量減少了31%至47%,糧食單産卻提高了51%至52%,同期我國雖然糧食單産提高了56%,但化肥用量增加了225%。目前我國以佔世界8%的耕地施用了世界30%以上的化肥,生産了佔世界20%的糧食。
“過量使用化肥造成了三方面問題。”黃鴻翔説,我國化肥生産原料均極為緊缺,如生産氮肥的能源、生産磷肥的硫酸、磷礦和生産鉀肥的鉀鹽,過量使用化肥加劇能源與資源的供給壓力。並且,導致了環境惡化,使地表水富營養化日趨嚴重,造成土壤酸化與結構破壞,目前,土壤酸化已經在南方對農業生産形成明顯危害。此外,還提高了農業生産成本,施肥已成為農民最大的生産開支。
“化肥在農業投入成本構成中佔60%,因不科學施肥導致肥料利用率低的現狀是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臨沭縣農業局農經中心劉建文説。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民仍然按傳統的經驗施肥,淺施、撒施現象還很普遍,肥料利用率下降,浪費嚴重。數據顯示,我國化肥當季利用率不到30%,遠遠低於歐美國家60%至70%的水平,且近年來還有下降的趨勢,直接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忻城縣土肥站副站長蒙鐵英建議,應加大新型肥料緩控釋肥的推廣力度。緩控釋肥可根據作物的養分吸收規律基本同步釋放養分,利用率顯著提高。自2008年起,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連續四年結合測土配方施肥在23個省區市的玉米、小麥、水稻等25種作物上開展緩控釋肥示範推廣。結果顯示作物平均增産約10%,氮肥利用率提高30%左右,每畝增收約120元,並在提高品質、減少污染、培肥地力等方面有優勢。
“下一步,還應大力推廣‘種肥同播’技術力度。隨著‘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等問題日益顯現,推行‘良種+良肥+良法’的生産方式,使肥料、農藥、農機具這些農業生産資料和農業新技術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更大效率,促進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發展。”劉建文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