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同樣一台電腦,原産地都在中國,也許還是同一個車間出産的,為什麼國內賣的價格卻比國外還高?這樣的問題外人解釋起來難免誠惶誠恐,不能擊中要害,然而,楊元慶、李東生兩位IT和家電巨頭掌門日前分別以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身份高調吐槽高稅負之痛,則一語驚醒夢中人!
如果説中小企業日子不好過,還可以用管理水平落後、創新能力弱等原因去解釋,但如果連聯想、TCL這樣響噹噹的國際化大公司都開始哭訴增值稅過高、消費者賦稅太重而難以打開國內市場,我們的決策者是否應該冷靜下來仔細思考,拉動內需難的癥結究竟在哪?
一台在保稅區出産的iPhone手機,如果直接賣到美國,消費者只需承擔最高不到10%的消費稅,而如果賣到國內,消費者卻要承擔17%的增值稅。也正是因為如此價差,導致了代購、水貨這種在海外並不存在的市場,在國內卻大行其道,不僅擠壓了國貨的生存空間,還致使中國消費需求外流。長此以往,我們的經濟結構轉型又何從談起?
回想前兩年,在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的扶植下,家電企業可謂如魚得水,活得十分滋潤。如今,政策到期不再延續,家電內需一落千丈,無計可施的企業不得不再次探索海外市場。
不管是過高的稅負水平,還是過高的稅負痛苦指數;也不管直接稅過高,還是間接稅過高,這些經濟學家在學術上的討論對於公眾而言等同文字游戲,並無太多實際意義。事實勝於雄辯,靠一些消費補貼、寅吃卯糧等手段換來的內需增長只是短效治標之策,而治本長策則在於民富,民富之本在於輕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