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從性質上看,今年以來的反彈行情都是基於樂觀預期推動,並沒有內生性的動力來強化。自1月份以來,市場有關房地産政策放鬆、貨幣政策轉向的消息不絕於耳,再加上“兩會”的臨近,一系列暖風將股指吹上了2400點。
但行情不可能持續站立在消息或預期的基石上演繹,當“兩會”傳出與此前不一致的信號時,行情轉向震蕩就難以避免。昨天所有人都集中精力關注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希望報告能推動“兩會”行情做出經典演繹,然而,實際情況是,股指在《政府工作報告》後立刻回調。
其一,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國家將把GDP增長由之前的8%下調至7.5%,意味著我國將結束連續十年的高速增長狀態。雖然有人認為,這是國家開啟經濟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一個新的標誌,意味著政府將更注重“質”,而更多的人則相信,這是中國面臨最新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被迫做出的調整,屬無奈之舉。
其二,《政府工作報告》將通貨膨脹的底線設定為4%,比以往的3%高出了1個百分點。對於股市來説,要有推動其持續上漲的核心力量,是中國經濟能夠出現持續穩定的復蘇,即希望GDP、CPI能出現“一上、一下”的優質組合。而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所透露的信息顯示中國經濟有滯脹傾向,與股市上漲需要的“組合方式”背道而馳,股市需要“GDP增速向上、CPI增速向下”,而現實正好相反。
很大程度上講,市場正是基於這種認知,才出現了震蕩回調的走勢。當然,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也不缺乏亮點,比如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等領域,推動戰略新興産業健康發展等言論,也為政府將來的宏觀調控打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同時,也為市場的局部活躍和結構性的賺錢機會埋下了伏筆,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家産業導向和經濟結構調整政策對於行情的影響,其作用只是類似于“潤滑劑”,而不可能成為“內核”。影響行情最終走勢的還在於GDP和CPI的“組合方式”。(亞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