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GDP預期增長目標為7.5%,這一預期目標八年來首次低於8%。
分析人士認為,整體來看,從2008年開始,中國經濟從量的增長逐步向質的提升轉變的步伐越走越快,在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不斷衝擊下,中國政府的經濟調控政策在調結構和保增長之間不斷尋求平衡。隨著中國經濟轉型步伐的不斷深入,今年主動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調低至7.5%,意味著中國經濟未來可能暫時告別“‘保8’時代”。而長久以來,多次成為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強心針”的“中國需求”概念,其“療效”也將減弱。
銀河期貨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付鵬認為,主動下調經濟增速,實現經濟“軟著陸”的思路在中央的經濟預期中開始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種質的提升未來帶給産業的是效率和附加值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發改委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關於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提出,今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3.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幅更大一些,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2%,氨氮排放量下降1.5%,氮氧化物排放量實現零增長。
對此,付鵬稱,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經濟增長中單位能耗和原材料成本的消耗有可能發生一些微妙轉變,經濟增長越來越重視質量。而經濟增速放緩的背後是,中國對大宗原材料需求的增速也會隨之放緩。 與經濟增速預期主動放低姿態相比,今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預期目標控制在4%左右,與去年持平。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安排,2月份CPI數據將於本週五公佈。雖然春節因素導致1月份CPI漲幅反彈至4.5%,但不少專家和機構預計,由於食品等價格的回落,2月份CPI漲幅將回到“3”時代。
經濟增長和通脹壓力是一對矛盾體,經濟的過快增長帶來過大通脹壓力的例子並不少見。一些專家認為,主動調低經濟增長預期不僅有助於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調整,也有助於緩解通脹壓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來應對難題,同時通脹壓力仍然不小,增速穩一些有助於穩定物價。
“在這種情況下,大宗商品市場可能更加捉摸不定。”一位市場人士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國內需求預期降低,但輸入性通脹因素仍將長期存在,在國際原油價格的帶動下,大宗商品市場的反復和中國需求的放緩,讓大宗商品市場“重心不穩”,更難找尋方向了。(張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