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1年,美國蘋果公司(Apple, Inc.)失去了一位富有遠見卓識的天才,人類失去了一位了不起的成員——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1955-2011)。我們在為年僅56歲的英才扼腕嘆息的同時,心中也鳴起了警鐘:為何那麼多的知名企業家英年早逝?
據統計,在2010年1月到2011年7月的19個月裏,知名上市企業中就出現了19名總經理/董事長級別的高管離世,其中,百事通COO吳徵等高管因病辭世。在這19名逝者之中,因患病而亡者的比例最高,為12位,達到63%;因抑鬱原因自殺身亡的有4位,佔21%;另外3位則係意外身亡。另據《中國企業家》雜誌的調查結果,目前有高達90.6%的企業家處於不同程度的“過勞”狀態。因此,健康對於企業家來説,似乎成了一種奢侈。
拋去數字不談,就説説我身邊的一些企業家朋友的生活狀態吧!我身邊有許多關係不錯的企業家朋友,屬於業界的佼佼者。他們功成名就,富可敵國。在外界看來,似乎沒什麼可抱怨的。但事實上,他們中的不少人卻常常感嘆: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不自由。經常出差,成了名副其實的“空中飛人”;常常在外邊應酬,和家人一起吃飯、聊天、陪孩子的時間很少,幾乎很少享受天倫之樂。由於事業所帶來的極大壓力,他們之中很多人的健康狀況也是每況愈下或者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心理壓力也異常巨大。
面對上述現象,我們不禁要問:難道財富和自由不能兩全嗎?難道財富的積累一定要以犧牲自由或健康為代價?當然不是。比爾蓋茨連續多年蟬聯《福布斯》財富排行榜榜首,但他是個自由、快樂的人,因為他認為財富就只是一個數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令人感到身心愉悅,也更容易激發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巴菲特是另一個商業奇才,他與比爾蓋茨長期穩坐金融界排行榜的前兩位,但他同樣能每天都快樂地吹着口哨去上班,自由而快樂地工作和生活着。在羅傑洛文斯坦撰寫的巴菲特傳記中,其篇首是比爾蓋茨的一篇短文,裏面寫道:“他(巴菲特)的笑話令人捧腹,他的飲食——大堆漢堡和可樂——妙不可言。”由此可見,心態決定自由。也就是説,如何調整心態、啟迪心靈,對於事業成功以及健康和自由二者兼得,顯得非常重要。
那麼,企業家應該怎樣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呢?我個人的體會是,至少應該從三個方面着手:
1、企業家們自身必須對財富與自由之間的關係有着正確的認識。文武之道,一弛一張。企業家當知自我調節,注意勞逸結合。人的一生看似較長,實際上有效的時間卻是很短。假設活到60歲。其中,睡眠時間20年、穿衣打扮5年、吃飯6年、生病3年、打電話和幹其它雜事2年、工作7-8年。假設一個人活上75歲,其中的25年是用於睡覺的;6-7年時間要花費在吃喝上;生病和打電話、幹雜事需要3-4年;工作時間大概是10年左右。因此,不管是活到60歲也好,或者活到75歲也好,真正的自由時間少之又少。所以,不要為了財富而犧牲了太多的自由。正如《聖經》所言,賺得了全世界,失去了生命又有什麼意義呢?
2、要有精神信仰與追求。儘管宗教尚有許多不太完善之處,但是,世界上4/5以上的人具有宗教信仰或者宗教傾向。這一事實説明,宗教對於解決人的心靈自由還是有所幫助的。無論信與不信,企業家們抽空看看宗教書籍、聽聽宗教講道,實際上是有益無害的。我曾經讀過華里克所著、楊高俐理翻譯的《標竿人生》。它從宗教角度探討了“我究竟為誰而活”等人生問題。我也讀過索甲仁波切所著的《西藏生死書》。其中,談到臨終關懷等問題。這些書籍,大都開卷有益。
3、在社會的層面上,也應該有一些供企業家們排解壓力的手段與措施。在這一點上,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做得比我國好,因為歐美國家建立了心理關懷機制,對面臨心理壓力的企業家們進行疏導,比如:開展心靈輔導、進行心理諮詢等等。
因應市場的需要,西方社會也産生了不少適用心理學大師,比如:阿南朵(Anando)。她是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心靈導師。她的著作《對生命説是》一書,已經成為全球500強企業團購第一名的勵志書。
我建議我國企業家們無論多忙,一定要抽出時間聽聽阿南朵等心理學大師的講座,看看他們的實用心理學著作。有空之時,也可以看看一些心理諮詢網站。我本人平時也會瀏覽諸如“財富與自由工作坊”等心理諮詢網站,並從中獲得收益,須知“磨刀不誤砍柴工”。
我也希望一些專門關注企業家身心健康的機構或企業能夠在我國不斷建立,並且逐步發展起來,這將有利於我國企業家的身心健康,且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有眼光的企業家們也應該認識到,在企業家心靈輔導方面商機巨大、確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