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李憲章 從賣笤帚到千萬富翁的創業路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9日 15: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家裏貧困萬分時,他賣掉全家的救命口糧,籌本錢扎笤帚做小買賣;為村辦工廠幹活時,別人一天掙3塊,他卻主動要求降薪,一天掙9毛;村裏給村民分地,他一分地都沒要。

  他叫李憲章,目前是禹城一家毛紡廠老闆。就是憑著這種看似瘋狂的“折騰”,他擁有了千萬家財。而如今已68歲的他,依然雄心勃勃,要再“折騰”10年。

  李憲章

  李憲章創業簡歷

  李憲章,男,68歲,小學文化。1940年出生於山東省德州市禹城市二十里堡鄉李莊村;上世紀50年代輟學,回家種地;1960年至1962年,做生意,倒賣布鞋、指南針等物品;1963年,因擔心在政治運動中被查處,將家中貴重物品全部以極低價格變賣;1963年至1965年,學習扎笤帚,將家中部分口糧賣掉,購買原料扎笤帚,在禹城集市銷售;1965年至1970年,運笤帚到濟南銷售;1970年至1984年,在李莊笤帚廠做銷售員;1984年至1990年,承包李莊笤帚廠,並在濟南做土産生意;1990年至2003年,在廣東做建材及物流生意;2006年,在禹城創立李氏羊絨紡織有限公司。

  眼前的李憲章,穿著乾淨平整的深藍色羊毛襯衫,筆挺的黑色西褲,锃亮的皮鞋,頭髮雖已稀疏花白,卻整整齊齊地梳向腦後,走起路來又快又穩,絲毫不亞於二十來歲的小夥子。他説話簡潔有力,還不時瞇著眼,露出略帶狡黠的微笑。

  這是日前記者在禹城見到的李憲章。這位年近七旬、清瘦幹練的老人,帶著這種略帶狡黠的微笑,向記者講述了他40多年來曲折、艱辛而又有趣的創業故事。

  “投機倒把”

  兩年“混”成富裕戶

  1940年,李憲章出生於德州禹城市二十里堡李莊村。幼年的生活對於他來説充滿了辛酸苦澀,當時家裏除了父母,還有一個妹妹,四口人種著三畝地,窮得連吃飯都成問題。十多歲時,因為交不起一年10斤麥子的學費,李憲章離開呆了5年的小學校園,輟學回家種地。

  上世紀50年代末,農村生活困難,不少人背井離鄉去逃荒,火車站裏天天黑壓壓地擠著要外出謀生的人。政府無奈之下規定乘車不用買票。“我當時想,與其在家挨餓,還不如出去見見世面。”李憲章搖搖頭,有些無奈地説起了他開始闖蕩的初衷。於是南至南京,北至哈爾濱,國內不少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這一闖還真闖出些名堂。細心的李憲章發現,一雙布鞋在南京賣1塊2,在泰安可以換10斤糧食,每斤糧食在德州又能賣兩塊錢。一隻玩具指南針在濟南賣1毛7,在泰安卻可以換3斤糧票(當時泰安有煤礦,煤礦工人比較富裕,各種票證都挺多),而每斤糧票在濟南能賣近3塊錢。只要一倒騰,一雙布鞋能掙十幾塊錢,一隻不起眼的小指南針竟也能賺8塊多。而對當時的一個農村家庭來説,十來塊錢絕不是一個小數目。發現了這一奧妙,李憲章興奮不已,於是他湊起錢,從1960年開始做起了小買賣。

  沒過多長時間,李憲章就掙了不少錢,家裏也富裕了,惹人羨慕的大膠皮車有了,農村想都不敢想的縫紉機也有了。

  “裝瘋賣傻”

  瘋狂“敗”家躲一劫

  但好景不長,1963年,禹城地區開始了四清運動(1963年—1966年,一開始在農村中是“清工分,清賬目,清倉庫和清財物”,後期在城鄉中表現為“清思想,清政治,清組織和清經濟”。實際上為“文革”的發動作了準備),李憲章做小買賣在當時屬於“投機倒把”,是重點清除對象。一天夜裏,一位在鄉里工作的朋友偷偷跑來告訴他:“鄉里已經列出了清理名單,你在裏面,馬上就要整你了,你快想想辦法吧。”李憲章嚇出一身冷汗,“在那個年代,如果在政治上被扣上帽子,就沒法活了。”李憲章説。

  情急之下,他決定“裝瘋賣傻”,將家裏值錢的東西全部廉價賣掉。100多元買回來的縫紉機,2元就處理了,引來不少人搶購。村裏人紛紛笑他傻,但也就是因為這樣“裝瘋賣傻”,他幸運地躲過了一劫。

  賣的笤帚

  賣糧籌“資”

  偷扎笤帚掙“大”錢

  殷實的家底瞬間化為烏有,李憲章一家心如刀割。不過李憲章本人並未氣餒,而是想找機會再大幹一場。不久,他盯上了賣笤帚的生意。笤帚家家戶戶都需要,製作簡單成本低,並且當地政府對賣笤帚這樣的小買賣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説幹就幹,李憲章花了一週時間向鄰居學習扎笤帚,緊接著在自家院子裏挖了個地窖,準備夜裏偷偷躲進地窖扎笤帚。問題又來了----他沒錢買扎笤帚的笤帚苗。李憲章狠了狠心,想把家裏的口糧賣掉。父母一聽死活都不同意。那時一家四口人一年只有400斤口糧,根本不夠吃。母親甚至跪在地上求他:“糧食是命根子,千萬不能賣啊,賣了咱一家人就沒法活了!你不過日子了?”“娘,你放心,我賣一斤粗糧準給你買回兩斤細糧來。”李憲章鐵了心,沒過兩天,他一次賣了100斤糧食,買回400斤笤帚苗。

  從此,李憲章白天給生産隊幹活,晚上抽空偷偷扎笤帚,接著隔三五天向隊裏請一天假,悄悄地擔著一擔笤帚,走十來裏路到禹城集上叫賣。他還記得第一次賣笤帚,50把笤帚一天都賣完了,拿著掙下的錢,他興衝衝地買了10斤小麥回家。母親看到糧食,氣消了一半,不過還是擔心地説:“千萬別再讓人查了。”

  好的時候,李憲章一次賣近100把笤帚,少的時候也能賣一二十把,一把笤帚賣一毛五,除去成本能掙7分錢。一個月下來,他竟能掙個七八塊錢。“那時候一月掙七八塊錢,在農村可不得了啊。”李憲章説。

  濟南賣貨

  兩天三夜不睡覺

  時間一長,李憲章不再滿足禹城的小市場,而是盯上了濟南的大市場。1965年春的一天,他擔了一擔共100把笤帚,乘火車到了濟南。中午開始在大觀園附近叫賣,晚上9點就賣光了。李憲章嘗到了甜頭,第二次去濟南擔了兩擔共300把。每擔笤帚有70多公斤,他下火車後根本沒法一次擔走,就先擔一擔走二三十步,放到地上,再回頭去擔另一擔。

  笤帚多了,乘火車不方便,他就向生産隊借了個獨輪車,推上400來把笤帚,晚上10點從家裏出發,走60多公里,第二天上午10點左右來到濟南。因為他往往只請一天假,所以賣一天笤帚後,他又連夜花7個多小時趕回家裏。渴了喝口涼水,餓了就花1毛錢買斤地瓜吃。“有時晚上賣完貨,我就連夜趕100公里到樂陵收笤帚苗,第二天下午再趕回家。一趟下來兩天三夜不睡覺,我和別人説別人都不信,隊長聽了還説我在瞎編。”想起40多年前熱火朝天的幹勁兒,李憲章唏噓不已,“多虧那時候年輕,身體好,要不可扛不住。”

  主動降薪

  換回“無形資産”

  就在李憲章憑著超人的毅力開始二次創業時,國內政策又開始收緊。從1970年開始,李莊成立了笤帚廠,李憲章不得不停止單幹,為笤帚廠跑起了業務,這一幹就是14年。

  當時廠裏的工人每天掙3塊錢,李憲章卻主動要求降薪,每天掙9毛錢。別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他卻有自己的如意算盤:“如果我和別人掙一樣的錢,那我的活他們也可以做,但我掙9毛錢,就沒人敢和我爭這份工作。雖然掙的錢少了,但我可以通過在外跑業務,認識更多的人,懂得更多的知識,這種‘無形資産’是很難用錢買到的。”

  獲得“無形資産”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在濟南,李憲章費盡心機找到一份駐濟各單位的名錄,接著一戶戶上門去聯絡業務。有一次,他來到濟南四建公司。沒等他把話説完,公司的財務科長就把他推出門外,“我們向土産公司買,用不著你的笤帚。”被拒絕後,李憲章又去了幾次,仍被拒之門外。於是,他偷偷蹲在公司大門邊,等公司一下班,他就悄悄地跟蹤這位姓劉的財物科長,到人家家裏推銷業務。禁不住他的軟磨硬泡,這位科長終於同意進他的貨。靠著不懈的努力,李憲章將濟南的單位一個個拿下,最鼎盛時期,濟南年笤帚需求量60萬把,李莊笤帚廠一家就提供了40萬把,佔整個濟南市場的三分之二。

  丟棄耕地

  創下龐大基業

  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改革大潮的到來,李憲章承包了李莊笤帚廠,並於1984年在濟南白馬山附近買了片廠房,做起了其他五金土産生意。生産隊分責任田時,他能分三畝地,但他卻放棄了這個權利。村支書非常不解:“現在不要地,以後想要也沒你的了,沒了地你將來靠什麼活?”李憲章淡然一笑,已過不惑之年的他早打定主意,這輩子只做生意,三畝地,他早已不放在眼裏。

  到了1990年,李憲章已經積蓄頗豐,但此時他的事業又遇到了瓶頸:五金土産生意利潤有限,且濟南市場已經基本飽和,生意不好做。就在這一年,他去南方旅遊,在廣東佛山參觀了一個規模龐大的陶瓷展廳,各式各樣的陶瓷地板産品讓他大開眼界。這使李憲章眼前一亮,他意識到自己發現了巨大的商機。於是,他跑出展廳,以每去一地5元錢的價格雇了一輛摩托車,滿大街找當地的陶瓷廠,要名片和産品價目表。就這樣,他在佛山呆了3天,走訪了90家陶瓷工廠,各種材料收集了一大包。

  回到濟南,李憲章馬上拿廠房做抵押,向信用社貸款150萬元,接著趕往佛山採購瓷磚,運到濟南,由四個子女負責銷售。隨後,他在佛山成立“魯粵”物流公司,自己坐鎮佛山進貨,兒女們在濟南搞銷售。這一幹就是14年。到2003年,他的三兒一女都已家産千萬,成為濟南建材界響噹噹的人物,有的還涉足房産、餐飲等行業。

  老驥伏櫪

  六十六歲再創業

  忙碌多年,兒女們認為李憲章該放下工作,頤養天年了。2003年,李憲章終於經不住勸説,將企業留給兒女,自己過起了退休生活。

  但沒過多久,早已習慣忙碌的他坐不住了。2006年,66歲的李憲章不顧家人反對,投資2000多萬元在禹城成立了李氏羊絨紡織有限公司。如今,公司擁有佔地十余畝的廠房,近200名員工,羊絨産品遠銷全國各地。“我對公司的前景很樂觀,我至少還能幹10年,再過幾年我就會讓別人刮目相看。”如今已68歲的李憲章仍是雄心不減。

熱詞:

  • 李憲章
  • 1970年
  • 二十里堡
  • 七彩雲南
  • 四清運動
  • 無形資産
  • 裝瘋賣傻
  • 投機倒把
  • 魯粵
  • 文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