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行:粵滬名列前三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9日 14: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網2月29日訊 (記者 唐佳蕾)“十一五”期間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孰強孰弱,日前已見分曉。記者從昨日(29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的《“十一五”期間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簡稱藍皮書)發佈會暨省域經濟研討會上獲悉,作為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2012年重大研究成果的省域經濟競爭力藍皮書向社會公佈了“十一五”期間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以及港澳臺地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評價結果。2010年,江蘇、廣東、上海三省市位列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前三甲,與2006年相比,江蘇上升了3位,廣東保持不變,上海下降了2位。此外,在今年的評價報告中,根據港澳臺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課題組兼顧港、澳、臺地區和中國內地31個省級區域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原則,構建了一個符合港澳臺在內的34個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模型和指標體系,形成了由1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19個三級指標和103個四級指標組成的評價體系,對2006~2010年包括港澳臺地區和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在內的34個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排名。結果顯示,2010年,台灣、香港分別居第一、第三位,澳門名列第九位。

  據悉,該《藍皮書》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根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順應全球經濟形勢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的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更加注重科學發展、更加注重民生和更加注重統籌協調發展。此次公佈的《藍皮書》是在廣泛徵收和吸取國內權威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由1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25個三級指標和210個四級指標組成的評價體系。

  2010年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處於上遊區(1~10位)的依次為:江蘇省、廣東省、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山東省、天津市、遼寧省、福建省、湖北省;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四川省、安徽省、河南省、江西省、黑龍江省、湖南省、重慶市、陜西省;處於下游區(21~31位)的依次排序為海南省、山西省、吉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雲南省、貴州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

  與2006年相比較,排位上升的有11個省、市(區),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慶市,排位上升了6位,安徽省排位上升了4位,江蘇省和江西省排位均上升了3位,內蒙古自治區、湖北省、海南省、四川省排位均上升了2位,貴州省、陜西省、青海省排位均上升了1位;9個省、市(區)排位沒有變化,分別為天津市、遼寧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廣東省、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排位下降的有11個省、市(區),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山西省,排位均下降了5位,其次是河南省,排位下降了4位,吉林省、黑龍江省、廣西壯族自治區3個省、市、區排位均下降了3位,河北省、上海市、湖南省3個省、市、區排位均下降了2位,北京市、雲南省、甘肅省3個省、市、區排位均下降了1位。

  “十一五”期間,個別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的升降出現了跨區段變化,如湖北省由中游區升入上遊區、重慶市由下游區升入中游區。

  從全國區域間經濟綜合競爭力的綜合測算和分差來看,2010年全國4大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評價分值依次為:東部地區46.77分、中部地區34.97分、西部地區29.99分、東北地區36.01分,4大區域的分值比差為1:0.75:0.648:0.77,西部地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分值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有所縮小。與2006相比,西部地區與東部的差距縮小了2.23分,表明西部地區競爭力有所提升,但差距仍然較大,中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差距也有縮小。

  從2006-2010年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平均分值變化情況看,四個地區平均分值都有明顯上升,其中西部地區分值上升最多,增加了2.73分;其次為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分別增加了2.51分和1.45分;東部地區平均分值上升幅度相對小些,為0.51分。由此反映出中西部地區各省份經濟綜合競爭力平均而言提升比較快,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呈現逐步縮小的趨勢,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四大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的協調性得到明顯增強。

  從區域內部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差異分析來看:

  (1)東部地區10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絕大部分都在上遊區,只有河北省處於中游區和海南省處於下游區,其他8個省份都處在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的上遊區,並且排位比較穩定,變化不明顯,説明東部地區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但在東部地區的10個省份內部,競爭格局也是不平衡的,最明顯的差距體現在海南省與其他省份之間,就是同樣排在上遊區的省份,也存在較大的差距。從競爭力得分來看,江蘇省、廣東省、上海市和北京市得分都在50分以上,而福建省不到40分。但總體上看,“十一五”期間東部地區內部的排位比較穩定,比較大的波動是江蘇省排位上升了3位,由第4名上升到第1名。

  (2)中部地區6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除了湖北省處於上遊區,山西省處在下游區外,其他4個省都處在中游區,與2006年相比,2010年安徽省綜合排位波動明顯,上升了4位,而山西省綜合排位下降了5位,中部地區各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不夠穩定。從競爭力得分來看,中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得分差距較大,與西部地區之間得分差距較小,這説明從整體上而言中部地區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中部地區內部的6個省份也表現出明顯的非均衡性,湖北省進入上遊區,湖南省處於中游區的末尾,山西省則處於下游區。從地區內部的排位變化來看,安徽省從中部地區的第5位上升到中部地區的第2位,山西省和湖南省在中部地區內部分別下降了2位和3位,這反映了中部地區各省份競爭力相對變化較大。

  (3)西部地區12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大多數處在下游區,2010年只有內蒙古自治區、四川省、陜西省和重慶市處於中游區,其他各省份處於明顯的劣勢地位。從表2-1的競爭力得分來看,西部地區平均得分只有東部地區得分的64%,表明其競爭力與東部地區相比有很大差距,但西部地區與中部地區相比,很多省份的競爭力得分差距很小,其劣勢就不太明顯。但從2006-2010年得分來看,西部地區競爭力平均得分有所增加,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在縮小,説明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使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得到較快發展,其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到有效提升。從西部地區12個省份的內部來看,同樣存在明顯的非均衡性,特別是內蒙古自治區和四川省處於中游區前列,在全國處於中勢地位,與西部地區其他省份相比,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儘管其他各省份的排位比較接近,但從競爭力得分來看,各省份之間的差距也是很明顯的,比如,同樣是處於下游區,陜西省綜合得分是西藏自治區綜合得分的1.9倍。正是由於存在這種明顯的差距,使得西部地區各省份之間的綜合競爭力排位相對穩定,除了少數省份排位有所調整以外,沒有太大變化。

熱詞:

  • 綜合競爭力
  • 省域經濟
  • 競爭力得分
  • 十一五
  • 科學發展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