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93號汽油再次被曝出現問題 誰潛規則了燃油市場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09: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何清

  93號汽油再次被曝出現問題,上次是兩年前的岳陽,這次是貴州。

  “我估計這次仍和過去一樣,是外採成品油出現問題,這些外採油絕對可以稱為汽油行業的‘三鹿奶粉’。”2月24日一位密切跟蹤事態發展的石油業內人士稱。

  據他介紹,中石油、中石化旗下銷售公司,為彌補母公司煉廠産能不足,通常會向地方煉油企業或機構採購。

  然而這些企業出於牟利等目的,常常以煉油廠出産的正規或非正規成品油為基礎,按一定比例添加芳烴等化工品後製成調和油,向中石油、中石化出售。

  由於現有成品油國標體系檢測項目過於單一等原因,這些外採油很容易通過中石油、中石化的檢測。但卻會損傷汽車氣門氣缸,並帶來多種危害。

  另一面,由於芳烴等不需繳納燃油稅,調和油成本較正規成品油低很多。為牟利,一些調和油廠甚至將汽油與芳烴的比例放大到4:6以下,專家測算,僅燃油稅一項,這些調和油就可能每噸降低成本數百元。

  息旺能源根據海關公報數字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混合芳烴(專用於調和油)進口量達232.09萬噸,同比增長49.68%。假設若這些芳烴全部加入汽油中,則最多偷漏燃油稅30億元以上。

  油品事件曝光後,中石油、中石化均堅稱旗下加油站銷售的成品油“無問題”;然而2月13日前後,中石油內部通知,停止外採成品油。

  “三鹿問題油”?

  貴陽“問題油”事件爆發于春節前後。

  幾乎同時,昆明和貴陽等地,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廣汽豐田、寶馬、福特、雪鐵龍等多個品牌汽車,被曝集體“生病”,“病因”幾近相同——積炭過多,怠速抖動,加油熄火,導致發動機故障乃至發動機損壞。

  一時間,汽車4S店車滿為患,車主驚心。“積炭、怠速抖動等正是加入調和油後的症狀”,有不便具名的石油央企總部技術人員直言。

  據他介紹,燃料油加入混合芳烴製成調和油後,為使調和油達到國標,這些企業往往會在油中添加鐵、錳等金屬抗爆劑。

  而這些元素氧化安定性差、膠質含量高,往往與尾氣中燃燒後的顆粒物、空氣粉塵等反應,生成油泥和膠質。

  粘附物越積越多,在高溫下形成堅硬沉積物,從而在汽車燃油進氣系統等部件,生成大量沉積物、積炭,從而使汽車出現問題。

  上述知情者介紹,調和油等“三鹿問題油”對車輛破壞極大。不但增加部分零件的機械負荷,使活塞環斷裂,引起拉缸事故;更會導致燃燒室某些零件被損,嚴重時甚至出現機件卡死的故障。

  由於目前當地檢測結果尚未披露,因此至截稿時,中石油並未就“三鹿問題油”的來源等進行回應,仍堅稱旗下加油站銷售的成品油“無問題”。

  “我們也清楚調和油的問題,但在‘保供’政治壓力之下,不得不向社會採購部分成品油,以滿足社會需求”,上述人士介紹,“但由於成品油國家標準體系不完善,導致檢測項目過於單一,因此單純以國標進行檢測,很難區分正規的成品油和調和油”。

  貴陽油品事件還有其地域特徵。

  據市場監測機構生意社分析師桑瀟介紹,貴州不同於其他省市,這裡沒有煉油廠。目前貴陽全境擁有加油站600-700座,中石油、中石化及社會加油站三分天下,全年消費汽油8萬噸左右。

  “其成品油全部依靠省外輸入,供給壓力很大。一旦供給不足時,就産生了向外採購的壓力。”桑瀟説。

  “這就給調和油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只要能滿足國標中規定的5項理化指標,都可進入中石油的銷售網絡”,有知情者稱。

  於是一些社會機構挖空心思,配製能達到國家汽油標準的成品油——他們一邊從正規煉廠採購達標或非達標的成品油,一邊又從國外進口專門的芳烴原料(國內大多無法生産),超標勾兌加工後,使得調和油足以在短時間內應付中石油、中石化的抽樣檢測;同時又不用負擔調和油的全部稅收(芳烴不用交燃油稅)。

  據知情人士介紹,調和油剛勾兌時並不會檢測出添加物質,而一旦放置一段時間,各種化學物質充分揮發,調和油的危害性就顯現出來。

  “去年岳陽外採成品油出問題後,我們就已意識到這個問題,於是上收了銷售公司外採權,並增加了包括‘未洗膠質’等9項外採油的檢測項目;然而不幸的是,我們的兄弟單位卻再次中招”,上述石油央企總部技術人員遺憾地搖頭。

  “偷逃”燃油稅

  事實上,自2009年燃油稅改革後,調和油就成為成品油業內最大的“頑症”之一。

  “據我們測算,2011年國內成品油批零價差微薄,全年主營機構加權平均汽油批零毛利僅547元/噸上下,主營機構的批零毛利更遠低於這個數字”,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説。

  然而當年很多社會加油站的汽油零售價都較中石油、中石化低很多,在深圳,甚至有個別加油站的掛牌價較中石油、中石化低0.89元/升,折合每噸1000元左右,嚴重衝擊了中石油、中石化原有的市場份額。

  “魔鬼就藏在細節裏,社會加油站的低價成品油肯定是調和油”,有中石化銷售人員指出:“由於燃油稅是在煉油廠環節徵收,而不是加油站,因此調和油成了逃避燃油稅的重要手段”。

  在2009年頒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燃油稅在煉廠環節徵收,汽油每升1元,柴油每升0.8元。

  “三鹿問題油”再度驚現 誰潛規則了燃油市場?

  “現在社會加油站銷售調和油是很普遍的事,甚至大家都覺得很正常。只要調和油經銷商心不太黑,不太可能造成問題油。”有了解內情的專家指出。

  他介紹,“正常的調和油汽油芳烴比大概為6:4。有專門機構分別購進燃料油(需繳稅)和芳烴(不需繳稅),進行混合添加後再出售,這意味著每噸可以少繳納燃油稅550元以上的燃油稅,若加上增值稅等其他稅種,那就更多了”。

  息旺能源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混合芳烴進口量達232.09萬噸,同比增長49.68%;其中僅12月混合芳烴進口量即暴漲113.23%,至53.18萬噸,創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該機構認為,這是由於混合芳烴市場的玩家,擔心次年開始對混合芳烴等調油原料徵收消費稅,因此大規模囤貨。

  廖凱舜則稱,2011年國內調和汽油量大約1150萬噸,而普通汽油需求預計在8125萬噸;調和汽油需求已佔汽油消費總量的12.4%左右。

  而這背後,則是大筆燃油稅被中間商、社會加油站等分享,留給終端消費者則是危害。

  “這些調和油不但對車輛有害,對環境、甚至人體健康也有重大的危害”,上述石油央企技術人員稱。

  他指出,芳烴等化工品中含苯、甲醛、乙酸等有害物質,長期接觸不但會造成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氣管炎,苯甚至已經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確認為致癌物。

  建議徵稅下移加油站

  “其實政府只要將燃油稅的徵收環節下移至加油站等終端,即可大幅度遏制調和油的氾濫——畢竟做調和油的人就求少交點燃油稅,既然無利可圖,誰還會做呢”,有民營成品油經銷商坦言。

  據了解,2009年《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出臺時,中央政府出於各方面考慮,特別是出於方便稅務部門徵繳和監督,將燃油稅的徵收環節設置在煉油廠。

  稅務部門根據煉油廠的成品油産量,直接核定其當期應繳納燃油稅;而海關也依據進口成品油的數量,決定進口商應繳納的成品油消費稅稅賦。

  然而由於終端缺乏稅收等部門的監管,以調和油、動力煤油(見本報2011年3月24日頭版《兩跨國巨頭涉嫌近十年最大石油走私案》)等形式出現的成品油、燃料油迅速開始在市場上氾濫。

  2011年3月海關總署徹查動力煤油案前,僅嘉能可和高爾化學兩家在2010年8-12月就進口動力煤油80萬噸,偷逃燃油稅近10億元;而調和油的逃稅額更高,僅進口混合芳烴一項,最高就可能偷逃燃油稅30億元,若再加上MTBE等其他化學品調製的調和油,那麼偷逃燃油稅的數額將更高,甚至可能達到數百億元。

  “它們(生産銷售調和油的企業)會隨時根據兩大集團制定的檢測指標設置自己的添加劑,我們防不勝防。馬克思不是説過嗎,三倍的暴利,商人們甚至敢冒上斷頭臺的風險!”前述石油央企技術人員稱。

  而無論民營油品企業,還是石油央企人士,他們都建議,“如果下移到加油站,那麼偷逃燃油稅的人就會無利可圖,若質檢等部門再加強監管,調和油自然會銷聲匿跡的”。

熱詞:

  • 調和油
  • 汽油需求
  • 怠速抖動
  • 芳烴
  • 汽油零售價
  • 中石油
  • 中石化
  • 市場份額
  • 三鹿問題油
  • 眼瞼水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