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中國距貿易強國還有多遠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日,歐洲最大銀行匯豐控股預測指出,隨著亞洲國家間貿易往來的擴大以及新興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2016年,中國有望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的確,按照中國經濟的體量和經濟增速計算,未來5年中國很可能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然而,中國距離全球貿易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應該講,中國是享受全球化紅利最大的國家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正趕上了全球産業與貿易分工體系重組的浪潮。歐美發達國家將傳統的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中的生産製造環節,甚至部分低端服務業大規模向外轉移,特別是有資源優勢、成本優勢、市場潛力和産業配套能力強的新興市場地區。我國緊緊抓住這一全球化分工的機遇,大力推行“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迅速融入國際生産分工體系,日益成為全球生産製造基地和各類製成品出口基地,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持續上升,靠龐大的出口製造出的貿易順差不斷擴大,中國也由此迅速崛起為全球貿易大國。

  然而,當前的中國還只是貿易大國模式,而不是貿易強國模式。在貿易規模高速增長的背後卻面臨著極度的貿易利益分配的失衡。首先,高順差沒有帶來高收益。由於中國加工貿易出口占到貿易的半壁江山,而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的六、七成又為跨國公司或外企所創,因此很大程度上,中國的外貿規模與貿易順差被跨國公司的進出口所放大,如果扣除跨國公司的進出口與順差,中國的實際進出口與貿易順差將減少一半以上。以2008年為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商品出口總額為14285億美元,其中外資企業出口達7906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55.3%;另外加工貿易出口6752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7.3%。而另一方面,靠壓低要素價格提高資本利潤率的加工貿易企業,也使得中國價格補貼了全球消費者,國民的福利並未真正增加。

  其次,作為全球主要礦産資源的最大需求方之一,中國雖然對世界大宗原材料貿易形成強大的需求拉動,卻沒有掌握貿易資源商品的定價權。近年來,由於國際市場能源、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中國付出了更多的外匯用於進口資源能源類大宗商品,貿易條件也趨於惡化。

  未來,中國可以享受的全球化紅利會越來越少,在未來整個“十二五”時期,在全球外部不平衡逆轉、全球分工體系格局日趨穩定、中國出口産品集中度不斷上升所逐步界定的國際市場容量、勞動和資源成本上升和匯率升值的壓力,以及頻發的貿易保護主義影響下,依靠低成本優勢的“要素驅動型”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當前,中國正處於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型的關鍵歷史時期。中國需要儘快開啟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戰略調整:必須加快貿易結構升級和自主創新步伐,促進産業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及技術密集型轉變,改變以往“國內高價格、出口低價格”的失衡格局,真正通過産品附加價值的提升培育中國外貿産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和定價權。

熱詞:

  • 貿易大國
  • 貿易條件
  • 貿易分工
  • 貿易保護主義
  • 貿易利益
  • 貿易規模
  • 貿易結構
  • 中國出口
  • 貿易往來
  • 出口導向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