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山東陵縣農民口中的糧食增産“科技經”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3日 11: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濟南2月23日電(記者 潘林青)記者近日在山東陵縣朱家坊村採訪時,不少村民都興致勃勃地對記者談著他們的糧食增産“科技經”。

  朱家坊村位於陵縣糜鎮5萬畝高産創建示範片核心區,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是典型的農業村。2008年以前,玉米、小麥的單産僅為400公斤,2011年,二者雙雙突破600公斤。

  朱家坊村黨支部書記張秀俊説,最近幾年村裏糧食産量逐年提高,靠的就是農業科技的力量。現在農民對農業科技需求很迫切,只要村裏來了技術員,大喇叭一響,村民不管多忙,都放下農活來聽,有的甚至端著飯碗站在一邊聽。

  記者問道:“短短幾年産量提高這麼快,你們都學了、用了哪些農業科技?”

  聽到這個問題,不少村民打開了“話匣子”,紛紛給記者説起他們的“科技經”。朱家坊村村民刑志泉説,地還是那些地,産量能提高這麼多,關鍵在於科學種田。村裏有縣農業局派來包村的農技人員,經常講小麥寬幅精播、病蟲害防治、氮肥後移、適當晚收晚播等農業技術。把這些技術應用到種田中,糧食産量的確提高很快。

  “要是沒有這些農技人員,去年那茬玉米就毀了。”朱家坊村村民張秀東説,2011年,當地新發現了一種叫二點委夜蛾的蟲害,專吃玉米根,危害很大,當地農民卻不知如何防治。縣裏農業局及時派來了農技人員,手把手教農民如何防治,最後將這種蟲害制服了,玉米産量沒有受到影響。

  “這幾年糧食産量的提高,也多虧了統一供種。”張秀俊説,以前小麥品種多,老百姓不知道哪個好,各選各的種,一塊地裏的小麥高高低低。有些戶還自己留種,産量也上不去。2008年以來,當地農業部門統一提供優良品種,不僅每公斤價格比市場上便宜一塊四毛錢,而且種出來的糧食齊刷刷一片,單産比以前高了不少。

  不少村民還表示,測土配方施肥的推廣應用也是糧食增産的“大功臣”。張秀東説,以前小麥基肥主要用二胺,追肥用尿素,用多用少靠經驗,管不管用沒把握。現在有了測土配方施肥,每戶手裏都有施肥建議卡,買肥料也有針對性了,地裏缺啥咱就補啥,糧食還有不增産的道理?

熱詞:

  • 農民
  • 糧食産量
  • 糧食增産
  • 陵縣
  • 朱家坊村
  • 測土配方施肥
  • 村民
  • 施肥建議
  • 農技
  • 農業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