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希臘的“國家破産一代”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2日 1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來源:卡格爾漫畫

  為了獲得新援,希臘做足了工作,先是批准嚴厲的緊縮法案,大幅削減養老金標準,後又就今年削減3.25億歐元預算達成一致。希臘總統帕普利亞斯還于15日宣佈放棄自己每年28萬歐元工資。值得關注的是,市場普遍預期希臘于20日召開的歐元區財長會上,獲得總值1300億歐元的第二輪援助貸款。

  此前有報道稱,如果無法在3月中旬獲新援,希臘將面臨違約“破産”危險。政府進一步的緊縮讓普通希臘人的生活更加難以為繼,無助的人們走上街頭,罷工和抗議活動變得司空見慣。如今,希臘經濟危機已經演變成一場社會危機。不少民眾瘋狂地逃離故土,“國家破産一代”正式啟程。越來越多希臘人希望,這場危機能成為改變希臘人生活方式的一個轉捩點。

  專題文字:蔣林

  出路:拯救希臘的三種可能

  儘管希臘目前面臨財政緊縮、投資下降、消費萎縮和社會動蕩,但危中有機,希臘渡過難關有潛在的三方面機遇。

  一:輸血

  歐盟與希臘的博弈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認為,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很小。希臘與大國在一起,有利於其經濟復蘇,在以後發展中提高本國傳統産業的競爭力,歐元區的發達國家也給了希臘很多照顧和優惠,因此希臘自身不願退出歐元區。此外,對於歐盟這個大家庭而言,希臘的經濟總量很小,歐盟核心國是有能力援助希臘的。

  中國人大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宋新寧也認為,歐盟肯定有錢救。但歐盟秉承“不緊縮不救”的原則,像處理希臘問題一樣,在減少社會福利開支的條件下才可能伸出援手。

  在何茂春看來之所以各國在解決希臘援助問題上一拖再拖,這是希臘政府、民眾和歐盟各國之間的博弈。希臘人民上街示威,讓政府了解了民眾底線;而政府也要兼顧歐盟的“緊縮要求”,從而在民眾與歐盟尋找一個妥協。值得慶倖的是,歐盟成員國能掌握談判的“度”,討價還價、妥協技巧和機制相當成熟。

  面對希臘不斷加重的“病情”,在多數人陷入悲觀的同時,也有人表現出樂觀情緒。做床墊生意的麥克就表示:“危機給我們一個機會掃除經濟上的虛擬泡沫,從而集中精力發展實體産業。”

  二:造血

  六大行業助經濟復蘇

  的確,不少專家指出,一味要求希臘緊縮不是根治債務危機的“良方”。德國《明鏡》週刊13日分析稱,希臘有6個行業具有競爭優勢,包括旅遊業、食品業、運輸業、可再生能源、高科技、制藥業等六個行業。

  1、旅遊業仍是希臘最為重要的行業。2011年旅遊業規模佔整體經濟的18%,就業人員達70萬人;2、奶酪和橄欖油質量上乘,是希臘食品業的驕傲;3、希臘的運輸業存有極大的提升空間。希臘是船運乃至陸運大國,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船隊;4、希臘日照充足,發展太陽能發電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有望成為全歐最大的太陽能發電供貨商;5、高科技産業是被國外投資者寄予厚望的産業;6、儘管希臘制藥業目前僅限于生産一般藥物,卻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目前希臘制藥業從業人員1.3萬人。

  三:溫情

  希臘家庭抗壓能力強

  希臘民族自豪感強,社會人情味重,由老人支撐的家庭結構抗壓能力強。這些都構成希臘人克服危機的主觀因素,也是希臘平民生存下去的希望。

  首先,面對歐洲責難,希臘人表現出了十足的民族感情。希臘政治觀察家帕帕切拉斯就撰文稱:“我們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自豪民族,我們無法輕易接受國際羞辱,或不公平的泛泛指責,對希臘人加以懶惰、詐騙等詆毀,我們也有民族主義情感。”

  第二,老年人依然是社會中一股活躍的力量,尤其在維護家庭生活的穩定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在希臘傳統家庭結構中,爺爺奶奶一直髮揮著照看孫輩的頂梁柱作用。

  這樣的家庭結構在經濟危機的重壓下顯得抗壓性更強。如今,每個家庭的收入都大大減少,老人操持家庭事務,他們每星期去超市購物,都會攢下一筆零錢以備不時之需。在關鍵時刻,他們會想方設法出錢出力,成為家庭的保護神。即使在退休金縮水情況下,老人也不願向子女求援,而選擇回到農村,養活自己。

  第三,希臘是重人情味的社會。一位希臘記者説,他所在的一家報紙3個月沒有支付薪水。但他很感激社區給予他的低息貸款,讓他得以還房租和維持日常生活。據他講述,一次他工作太晚,街上飯館都關門了,正當他向一位陌生中年婦女問詢哪可以弄到吃的時,這位婦女爽快地説:“來我家吧,我給你們煮飯。”

  衛城倒塌

  最近,希臘一直處於歐債危機的“風暴眼”,拯救希臘成為歐元區的爭議焦點。

  囧 嘆 惱 逃 閃

  面孔一  失業者

  

  穿著光鮮存款光

  到垃圾箱裏覓食

  本報訊 如今的希臘,幾乎每人都在談論與經濟相關的話題——無論是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薩科齊,還是希臘面臨的經濟困境,都成為希臘人耳熟能詳的談論話題,各色希臘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抗爭”經濟危機,抗議緊縮政策。

  13日淩晨,希臘議會以2/3多數通過新一輪緊縮方案。按該方案,政府將私營部門最低工資標準降低22%;到2015年裁減15萬名公職人員,年內先裁員1.5萬人,以達到減少3.25億歐元開支的目標。希臘勞工與社會保障部承認,新緊縮措施“過於嚴厲”,對勞工階層而言相當“痛苦”。

  事實確實如此。去年11月,希臘的數據顯示,約50萬希臘人生活在毫無收入來源的家庭中,家庭的所有成員均處於無業狀態。在這個只有1100萬人口的國家中,目前失業率已達20.9%。致使貧困人口急劇增加,民眾不得不勒緊腰帶度日。

  從2009年開始,有四分之一的希臘公司倒閉,有一半的小企業稱已無力支付員工的工資。在雅典,幾乎所有400個教區都開設救濟食品發放中心,數千人在發放中心前排隊。《紐約時報》曾稱,在雅典大街上,常常看到穿著得體光鮮的人,卻翻找垃圾箱覓食。

  面孔二

  工作者

  

  靠以往儲蓄生活

  不敢再相信銀行

  對於有工作的人來説,日子也很不好過。住在雅典的瓦非阿迪斯一家,年收入已減少了一半。妻子伊卡特裏娜是一名幼兒園食堂的廚師,儘管月工資已經從1730美元降到1260美元。而作為建築設計師的丈夫瓦非阿迪斯因為公司裁員于去年9月已經沒了工作。對於未來,瓦非阿迪斯失落地説:“這個國家和自己都沒有希望,事情只能向著更壞的方向發展。”

  和瓦非阿迪斯有著同樣擔心的人不在少數,對銀行的不信任就可見一斑。從去年開始,銀行出現擠兌潮,從大富階層到小康之家,數以萬計的希臘人要麼把存款挪出希臘,要麼把現金存放到銀行保管箱或家中。目前,希臘銀行1/3的存款已被取出,還有將現金藏在床下或埋在院裏。按銀行業內人士的説法是:“現在誰還相信希臘銀行?”為繞過崩潰的金融系統,易物貿易開始興起。

  越來越多的人在靠以往的積蓄活著。更糟糕的是,為了應對生活開支,越來越多的失業者用光了存款。一名銀行家説,她在一個咖啡店喝咖啡時,一名60歲出頭、穿著得體整潔的男人走過來,竟禮貌地問可否吃她咖啡隨送的餅乾。她悲觀地認為:“2012年的末尾,你會看到一個真正貧窮的國家。”

  面孔三

  憤怒者

  

  一年逾800次遊行

  對政府無休止抱怨

  對政府以及社會無休止的抱怨,正是許多希臘人的真實寫照。當然,也有選擇了更極端的方式表達憤怒。

  2月15日,一名女子站在雅典的一幢辦公樓窗戶前,威脅跳樓,抗議希臘新一輪的緊縮措施。在經過4個多小時的對峙後,談判專家説服她放棄跳樓。據悉,該女子是希臘勞工住房組織的有30年工齡的工程師;根據希臘12日通過的新一輪緊縮法案,她與丈夫將於6個月內被辭退。

  還有人乾脆選擇自殺。數據統計,2011年上半年,希臘自殺率增長40%。更多人選擇與政府對抗。13日緊縮措施出臺時,雅典民眾發起激烈的街頭抗議,甚至出現了多家商店和銀行被焚燒的混亂局面。

  類似局面對希臘人來説,近兩年來司空見慣。從2008年希臘陷入債務危機開始,希臘的示威騷亂不斷,據統計,2010年希臘大小遊行罷工接近800次,2012年則可能更多。

  面孔四

  轉行者

  

  棄金融回鄉務農

  尋求更穩定生活

  在危機中,一些人選擇了離開首都雅典等大城市,前往鄉村務農。在希臘,回歸鄉村生活相對容易,80%的人在鄉下有自己的土地或房産,這些房産通常是由祖輩傳下來的。

  作為股票經紀人的潘托利斯此前一直生活在塞薩洛尼基。如今,他住在距離塞薩洛尼基50公里外的家鄉卡泰裏尼,工作是照料葡萄園。潘托利斯説,在塞薩洛尼基時,從未想過有一天會回老家,在葡萄架下忙活。收拾行李回家時,“每個人都認為我瘋了”。

  “我能預見,虛假增長、房産和財富泡沫終有一天會破,我想在之前抽身,”潘托利斯説,“我不是唯一受夠城市的人。現在,其他人也發現,大城市沒什麼可提供。”

  與潘托利斯類似,今年30歲的帕帕季米特裏烏由於在雅典未找到合適工作,最終回家鄉養蝸牛。“留在雅典,我負擔不起……所以決定冒險。”她説。

  據德新社報道,過去兩年內,大約6萬希臘人選擇務農,選擇回到老家。 在希臘青年農民協會成員米海利季斯看來,越來越多人務農是為“尋找穩定的生活軌跡和低開銷的生活方式……這,務農可以提供。”

  面孔五

  移居者

  

  出現“迷失一代”

  再次掀起移民潮

  面對危機,更多的希臘人則將眼光轉向國外,特別是30多歲的年輕人。《紐約時報》評論説,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比如醫生、教師和工程師,正逃離希臘。“這個國家不僅是經濟陷入蕭條,整個社會體系也在慢慢崩潰。”

  今年1月的數據顯示,在15歲~24歲之間的希臘人口中,失業率已達50%的高位,這些人被媒體稱為“迷失的一代”,也被稱為“國家破産的一代”。即便是那些擁有學士與碩士學位的人也不倖免,許多人畢業即失業。無奈之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逃離。去年9月份,有1.2萬人報名參加政府組織的澳大利亞移民研討會,這個研討會前1年只吸引了42個人參與。據希臘一家報紙發佈的調查,在22歲~35歲的希臘人中,每10個人就有4人積極地尋找海外工作機會。

  帕帕斯皮魯是一名工程師,1年前就意識到金融危機比預想的更嚴重,他早就收拾好行囊出國了。他用1年時間在英國中部克蘭菲爾德市完成機械工程師進修學業。他説,英國市場更廣闊,提供的機會也更多。

  事實上,這不是愛琴海邊上的希臘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希臘建國200年一再有大量國民被迫背井離鄉,因為國家不能給他們提供生存機會。一戰前,希臘人移民美國;二戰後,希臘多數人移民澳大利亞;而1973年石油危機期間,德國成為希臘人移民新選。

  變與不變:希臘人開始學會節儉

  記者觀察  本報訊 (記者 蔣林)在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後,安逸的生活常會被其他國家視為希臘人生活慵懶、不思進取的標誌。整個歐元區似乎都開始討伐疏于工作又巨債纏身、不思進取的希臘“小弟”。越來越多希臘人也希望,這場經濟危機能成為改變希臘人生活方式的一個轉捩點。

  超支消費被迫改變

  為此,本報採訪到在希臘服裝店工作的中國人萬新,她向記者講述了債務危機後希臘人的改變。她認為,最明顯的變化是:希臘人開始拒絕過度消費與寅吃卯糧的生活方式。由於政府大規模減薪,以前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有所收斂,只能更多地關注溫飽問題。據萬新了解,希臘老百姓除了吃的和生活必需品,其他東西買得很少,她的服裝店生意也很不好,目前很少有人光顧。

  萬新的説法也得到了當地人的印證。住在希臘邊境城市吉安尼他薩的安娜斯塔亞認為,政府的緊縮是必要的。“希臘人的生活方式就是超支消費。”她説,“我們很擔心未來,所以不能花很多錢。”據她透露,希臘人還想出了省錢高招,一些人為了節省生活成本,住在邊境的居民開車去保加利亞進行日常消費,包括看牙醫和給汽車加油。

  福利制度讓人“懶惰”

  希臘人的人生哲學是享受生活,生活講究優哉遊哉。希臘人不習慣長時間工作,工作時間從每天早晨9點到下午4點,4點後人們要睡覺;晚上8點以後,大街開始熱鬧起來,夜生活正式開始。

  萬新認為,希臘人的“懶散”風格難因債務危機改變。她透露,金融危機後,希臘人在辦公時間依舊聊天、喝咖啡、抽煙,夜生活照樣豐富多彩。儘管債務危機告急,但當地人樂觀精神猶存,有中國遊客曾在一條步行街的貨架上看見一件黑色紀念T恤,上面醒目地寫著“希臘債務危機:沒錢,沒工作,沒問題”。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説,眼前最明顯的變化是,面對國民收入的減少,人們對“緊日子能否繼續過下去”仍存在疑問。因此,人們需找渠道宣泄,街頭抗議就成了宣泄的最普遍方式。但他指出,抗議只停留在表達對政府未能有效解決經濟危機的不滿,並沒有意圖推翻現行政治制度,還不是嚴重的暴力衝突,更不是社會變革,目的是希望底層民眾所表達的聲音和意見被統治者聽到,從而影響他們的政治決策。

  何茂春認為,希臘債務危機實際上是西方高福利制度困境的縮影。長期以來,希臘式“社會主義”讓人們形成了對政府的依賴,引向懶惰。這種社會問題在債務危機前就存在,不是靠短期緊縮政策就能改變的。

  修補拯救

  最近,德法逐步對如何援助希臘達成了一致的認識,正著手拯救希臘。

熱詞:

  • 破産
  • 卡格爾
  • 紐約時報
  • 風暴眼
  • 良方
  • 國家破産一代
  • 小弟
  • 社會主義
  • 明鏡
  • 歐元區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