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走基層 聽民聲:一個水稻制種大戶的致富經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2日 1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走基層 聽民聲)農民羅賢會:一個水稻制種大戶的致富經

  新華網海口2月22日電(記者 夏冠男)“別叫我老闆,我就是一個農民!”農民羅賢會邊走邊向記者擺手,黝黑的臉上挂著憨厚的笑容。

  55歲的羅賢會是海南臨高縣博厚鎮遠近聞名的制種大戶。時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水稻制種也正當時。羅賢會承包的水田將插上第二輪父本秧苗;去年11月20日種下的秧苗已經準備移栽插秧了,看著綠油油的秧苗,羅賢會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只要天氣好,今年的種子又能賣個好價錢!”羅賢會穿著膠鞋,蹲在水田裏,邊擺弄秧苗邊大聲説。站在他身邊的博厚鎮農業服務中心農技員也不住點頭。

  羅賢會從事水稻制種已有20個年頭。20年前他是一位普通農民,種水稻是他唯一的經濟來源。上世紀90年代,水稻制種行業在臨高普及,由於效益比種水稻好,不少農民都加入“制種大軍”行列,很多人因此走上致富路。

  “我們都叫他羅老闆!”幾個在田間勞作的農民説,羅賢會不僅自己承包了20畝水田搞制種,還負責自己村和鄰村兩個村100多戶農民約400畝水田的制種技術服務工作。制種季節,他每天都會下田查看秧苗長勢,檢查病蟲害。每戶農民的手機號碼羅賢會都記錄在本子上,發現誰家的秧苗有問題,他會馬上給農民打電話,指導應該打什麼藥,施什麼肥。每天他花在各農戶水田裏的時間就有半天。

  博厚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曉説,鎮裏有2.5萬畝耕地,自從上世紀90年代水稻制種普及以來,從事這個行業的農民越來越多。1997年前後全鎮有近一半耕地被辟為制種用地,幾乎每家每戶都參與制種。

  “制種的效益可比種植水稻好得多。”羅賢會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制種畝産量400到500斤來算,目前水稻種子的收購價每斤5到6元;而種植常規水稻畝産不到1000斤,按照每斤稻米1元計算,制種比種水稻每畝可多收入1500到2000元。

  羅賢會説,自己制種20年,生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住的破瓦房早就成了兩層小樓。“以前天天吃蘿蔔幹,現在天天吃肉啦!”羅賢會高興地比劃著。

  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水稻制種的品種也不斷優化,“博優”、“汕優”等品種畝産不斷增加,從原來的一兩百斤翻了一番。據海南省種子站統計,近幾年海南雜交水稻制種面積穩定在15萬畝左右,佔全國總制種面積的14%,年生産種子約3000萬公斤。

  “辛苦!”談起20年的制种經歷,羅賢會感觸頗深。整個制種過程從頭一年11月到來年5月,每日在田間辛勤勞作讓羅賢會內心很充實。“只要身體好,就是到了七八十歲我還要下田搞制種。”

  羅賢會盼望,政府能繼續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興修高標準農田,這樣關係到國家糧食供給的制種行業才會越來越興旺。

熱詞:

  • 羅賢會
  • 致富經
  • 民聲
  • 水稻種子
  • 農民
  • 制種技術
  • 大戶
  • 秧苗
  • 基層
  • 水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