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日前,中國中藥協會召開媒體溝通會,表示熊膽製品不可替代,即便人工熊膽研究成功,和天然熊膽在臨床上仍有差異,而今天人工熊膽項目負責人表達了不同看法。
早在1983年人工熊膽的研究就已經立項,瀋陽醫科大學原副校長人工熊膽課題研究小組負責人姜琦介紹了這個項目的的研究過程和目前的進展。
據中廣網消息,姜琦介紹稱,人工熊膽一天一熊膽按1:1等量替代,觀察的75例,選擇的病中有小兒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急性結膜炎和痔瘡,結果都表明療效顯著、安全可靠,未發現毒副作用。人工熊膽從1983年8月立題到1989年8月完成實驗室研究,動物實驗和儀器臨床,人工熊膽的二期臨床實驗是新藥開發的最後一步,從1996年10月到1991年10月、11月臨床實驗完成。
但是到1992年的4月1號,衛生部領導對研發課題組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考慮到熊膽將來要打入國際市場的需要,所以要求在幾個病種輔助臨床,到2005年8月10號,國家藥審中心下達第二次補充資料通知,這個通知的要求再進一步補充名目方面的治療,再進一步補充資料同時的要求於2007年9月23號全部注項完成上報至國家藥品審批中心,至此完成了批産權的全部工作,現在等待國家批准。
而對於人工熊膽的臨床應用,姜琦認為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熊膽,而且比“活熊取膽”取出來的膽汁質量要好。
(《證券時報》快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