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內品牌消費細分程度不夠,不少國內品牌定位不清,導致體育用品市場的同質化嚴重,加上外部經濟環境惡化和需求市場動力不足,導致體育用品競爭力下降,業績表現不佳,轉型迫在眉睫。”
隨著2008年奧運會對本土體育用品品牌刺激作用的逐漸減退,高歌猛進了3年時間的本土體育用品公司不得不跨越前進道路上的一道道欄杆。裁員、庫存積壓、單店利潤等問題頻出。
體育用品行業之所以出現如此局面,與此前“大躍進”式的發展態勢不無關係。相關數據顯示,2007年開始,體育品牌迎來投融資的高峰,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體育用品的投融資熱情不斷高漲,而VC/PE對此領域的投資熱情在2010年和2011年一度達到高峰。
然而在企業欲借力資本市場踐行商業理想的同時,市場卻悄然發生了變化。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介紹説,2008年隨後的幾年中,體育用品的消費熱潮隨著奧運會的結束也逐漸減弱,不少體育用品企業出現了業績虧損的情況。
但是企業在此期間的擴張速度卻並非放慢腳步。資料顯示,在2007年-2009年,集中上市的國産體育用品企業新增門店合計近兩萬家。大幅擴張的同時,産品嚴重同質化成為體育用品行業暴露出的另一塊致命的短板。熊曉坤表示,國內品牌消費細分程度不夠,不少國內品牌定位不清,導致體育用品競爭力下降,業績表現不佳。
體育用品營銷觀察人士馬崗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體育用品行業正經歷著最痛苦的時期,從高收入、高增長跌落之後,行業市場競爭將加劇,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品牌受競爭的衝擊,慢慢掉隊。而行業將由多品牌共存全國市場轉向少數品牌共存全國市場,部分品牌成為區域品牌或細分品牌,綜合性的全國型體育用品企業縮小到2-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