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手挎奢侈品購物袋的人,也許是剛剛購買了奢侈品,也許僅僅是買了個袋子充門面。來源:新華/歐新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張碩發自石家莊
走在大街上,那些拎著印有“Louis Vuitton”或“GUCCI”等奢侈品牌紙袋的人,自認為很拉風,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些大牌的購物紙袋卻未必都是俊男靚女們“血拼”而歸的戰利品。
近日,印有這些奢侈品牌標誌的購物紙袋開始在購物網站上走俏,雖然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但卻難掩銷售的火爆。買了名牌産品留著袋子很正常,但是有些人為何不買産品只買袋子?
“名牌紙袋”受熱捧
國人熱衷購買奢侈品早已不新鮮。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去年發佈的報告,中國將有望於今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貿易與消費中心,消費總額屆時將達146億美元。
伴隨著國內奢侈品市場的升溫,一些奢侈品的“周邊産品”也逐漸熱銷。從奢侈品的商品標簽到購物發票,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不過這其中最受歡迎的當屬奢侈品牌的購物袋。
在國內一家知名的購物網站上,本報記者搜索“名牌紙袋”後出現了400多條商品信息,價格從1元到80元不等,範圍也涵蓋了諸如“Louis Vuitton”、“Chanel”、愛馬仕等幾乎所有的一線奢侈品牌。
一款“Chanel”的購物袋,被一家專營名牌購物袋的網店賣家,擺到非常醒目的位置,並特別標注“30天狂售400件!100%好評!”的字樣。在另一家網店,一款標價5元的“GUCCI”購物袋同樣受到歡迎,30天內銷售了近300件。店主“xiamihappy”對自己的購物紙袋很有信心。“質量是很好的,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人買。對嗎?”
雖然“名牌紙袋”的商品數量眾多,但是記者在該購物網站發現,正品紙袋在其中所佔的比重卻很小。正品的價格大多集中在幾十元上下,一款被賣家註明為“100%香港專櫃”的愛馬仕手提購物紙袋就被叫賣到30元,但一個相同的倣冒紙袋卻只需幾元錢。“親,我們家的貨都是倣的哦。”賣家“金鴻激光”並不諱言自己銷售的名牌購物袋是倣冒品,但是他特別強調“質量是不錯的,可以保證,外形也很逼真”。
倣冒紙袋可以大行其道除因其物美價廉、以假亂真外,正品紙袋的進貨渠道不暢也是重要原因。“正品沒的進的,專櫃沒有只賣包裝卻不賣貨的。”“金鴻激光”説。
東京也曾流行過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網上銷售紙袋的情況其實並非中國內地所獨有。在台灣的“奇摩拍賣”和“露天拍賣”網站,記者輸入“名牌紙袋”後均出現了幾十條搜索結果。其中“奇摩拍賣”的搜索結果達46條,紙袋的價格也根據其尺寸的大小,從18元到600元新台幣不等(1人民幣約合4.7新台幣)。但與大陸不同的是,這裡所銷售的紙袋基本上都是正品,鮮有倣冒貨的身影。
據了解,其實“大牌紙袋經濟”最早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當時在日本相當普遍,東京女生們流行用大牌購物袋來裝校服和飯盒,並對它們愛護有加,以延長這些紙袋的使用壽命。在這個對奢侈品青睞有加的國度,除了被認為是一種過度消費的附屬現象,也被賦予了紀念和環保的特殊含義。
在台灣地區,雖然名牌購物紙袋的銷售不如大陸火爆,但是5年前那場名牌環保購物袋遭搶購事件,還是引起了島內熱議。為宣傳低碳環保,著名英國奢侈品牌ANYA HINDMARCH推出了“限量版”環保購物袋,全台灣僅發售785個,引發民眾瘋狂搶購。由於是名牌出品,這個原價只有500元新台幣的環保袋在網上轉手就可以翻炒至數千元人民幣。為買到這個購物袋,一些人可謂方法用盡:有人插隊,有人裝傻,有人甚至用溫情法,説自己要買這個環保袋送給車禍病患,現場一片混亂。
都是面子惹的禍
“一個紙袋子也有人買?”在記者的隨機採訪中,大多數受訪者都表示專門花錢買一個印有名牌標誌的購物袋沒必要,然而購買者則有著自己的道理。
網友“loving瑩瑩0404”是一位大三在校生,她對自己近日購得的倣冒“GUCCI”購物袋非常滿意。“我家里正好沒購物袋,就上去找了找,看看還可以就買了,而且也不是很貴。”因為感覺划算,她一口氣購買了四個這樣的袋子,三個“GUCCI”,一個“Chanel”。當被問及拿著這樣的購物袋出去會不會顯得太高調時,“loving瑩瑩0404”表示並不在意。“自己喜歡就好,為何管別人的眼光呢。女人嘛,趁著年輕,為什麼不開心的瀟灑點呢?”
除自己使用外,還有部分購買者將這些紙袋當做送禮的包裝。“在我家買的人很多是拿去送人的。”一位賣家就曾這樣向記者推薦其倣冒包裝袋。“xiaojie199143”最近購買了一個“Dior”的購物袋,準備作為送給朋友禮品的包裝袋。“送衣服、鞋子等禮品都可以用那個包裝,不僅質量較好,而且很有面子。”
無獨有偶,“girlsbest”最近也購買了一個“Louis Vuitton”的倣冒紙袋,準備當做送給朋友的禮品包裝。她認為,這些紙袋物美價廉,用它們裝著的禮品也顯得很上檔次。
當然,也有極特殊的紙袋購買者。台灣TVBS曾報道,當地知名藝人徐尚懿對名牌購物袋“情有獨鍾”,一旦遇見有設計感具巧思的袋子,她絕對二話不説,砸錢買進,甚至不惜“本末倒置”,花大錢購物,只為了那只購物袋。據報道,徐尚懿有一次為了蒐集最新GUCCI出品的購物袋,甚至不惜花費2萬美金(約合12.6萬人民幣)購買一件褲裝。
有錢人購買名貴商品無可厚非,但一些中低收入群體也紛紛加入奢侈品“血拼”大軍,卻著實令人費解。去年年6月,一則“17歲少年為買iPad2不惜賣腎”的新聞,引發輿論的熱烈討論。當人身上最重要的一樣器官和一件數碼産品畫上等號時,人們禁不住要問,這個社會怎麼了?
追逐符號消費之惑
“買不起名牌商品卻日夜惦記,也許買個名牌紙袋的確能夠舒緩壓力。幸好還只是袋子,假如穿的是名牌底褲又一定讓人知曉,那如何招搖過市?求答案。”一位網友在自己的微博中這樣寫道。
其實,無論名牌購物紙袋還是環保袋,其熱銷的背後都是購買者對於消費符號的追逐,東南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李林艷認為,“一個普通的袋子印上了奢侈品標誌就能獲得熱銷,這説明消費者購買紙袋本質上是購買上面的品牌標誌符號,因為越高端的符號代表了越上流的社會地位。在消費主義時代,現代人熱衷於追逐符號,而消費不起奢侈品的人,就只得用一個價格低廉的購物紙袋,來體現自己的地位。”
在今天廣告狂轟濫炸的大環境下,社會關係被逐漸市場化,金錢幾乎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李林艷對《國際先驅導報》説,因此奢侈品的品牌符號也超越了它本身的物理屬性,成為社會地位的一種象徵。
早在2010年10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聯合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發起了一項關於符號消費的在線調查(2290人參與)。其中80.8%的受訪者認為,身邊很多人消費的是符號,而非商品本身,26.9%的人表示這樣的人“非常多”。受訪者中,“80後”佔43.2%,“70後”佔37.4%,51.8%的人坦言有過符號消費經歷。
事實上,在追逐奢侈品的風潮中,亞洲一直是奢侈品製造商的金礦,無論是在較為富裕的日本、韓國,還是在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的中國、印度,名貴商品都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亞洲市場在全球奢侈品的銷售總額中佔到了一半,但世界上卻罕有亞洲自己的奢侈品品牌。李林艷認為,這與亞洲人的心態有著重要關係。“近代以來,西方就是富裕、強盛的代名詞,因此許多亞洲人認為來自西方的奢侈品才是最好的。另外,奢侈品在西方早已建立起一套完備的産業鏈,並且擁有成熟的品牌和設計師,競爭力很強。”
在消費者心理學家拉哈 查哈,與保羅 赫斯本合著的《名牌至上:亞洲奢侈品狂熱解密》一書中,作者認為亞洲奢侈品狂熱與傳統社會結構的改變有著巨大關係。在過去千百年來,亞洲一直依靠出身和職業維持著森嚴的等級秩序,如今亞洲一些人確立了“以財富論英雄”的新標準,而奢侈産品上面醒目的標誌正是證明自己財富地位的關鍵象徵。
顯然,一些人這種盲目追求奢侈品、追逐符號消費的做法是值得整個社會深思的。
品牌符號能表示出消費者哪些特徵?
特徵 比例(%)
經濟實力 58.3
品位格調 55.6
身份地位 50.7
潮流時尚 44.7
文化內涵 34.8
精神氣質 18.6
什麼也不能體現 8.9
來源: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