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上海2月16日電(記者 潘清)根據15日發佈的《關於加強中美經濟關係的聯合情況説明》,中方已決定向外資保險公司開放交強險。國際保險巨頭介入近千億元規模的交強險市場,標誌著中國保險業的全面開放,也意味著龐大的中國內地車險市場或面臨“洗牌”。
交強險,即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是中國內地首個由國家法律規定實施的強制保險制度。由於一直未對外資開放,交強險市場被業界視為本土産險業固守的“最後一塊陣地”。
值得注意的是,佔車險市場規模約20%的交強險,近年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這個看似“賺不到錢”的市場,為何引起外資的高度關注?
業界專家解釋説,佔産險市場規模約65%的車險,一直是産險公司最大的業務和利潤來源。受限于交強險須與商業車險捆綁銷售的相關政策規定,外資保險只能採用與本地同行合作、分別承保的方式,這使得它們在內地車險市場的拓展舉步維艱。目前外資財險公司在中國內地車險市場的份額尚不足2%。
“交強險開放之後,外資機構擁有了打開內地車險市場的‘敲門磚’。對於它們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挖掘的巨大市場。”一位中資産險公司業務主管説。
在利好外資保險機構的同時,交強險的開放對於中資保險機構而言,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主任王緒瑾認為,外資的進入可促使中資公司改善服務品質和管理水平,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勢必引發市場份額的瓜分。
對競爭加劇的擔憂,在資本市場率先反映出來。16日,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三大內地保險業巨頭的A股股價均出現1%以上的較大跌幅。
在一些業界人士看來,外資介入交強險進而全面進軍商業車險,勢必在這個龐大的市場引發一輪“洗牌”。擁有完善渠道和網絡的龍頭企業將在競爭中勝出,一些小規模的産險公司則可能因此受到巨大衝擊。
而在這一輪“洗牌”中真正受益的,無疑是內地車險市場日漸擴大的客戶群體。“外資保險公司的服務品質有目共睹,如果它們能全面進入車險市場,我肯定會考慮購買它們的産品。”上海車主鄭咏琪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