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電信資費水平的國際比較方法分析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6日 15: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信息産業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由於電信資費的特殊性,近年來人們常喜歡通過國際比較來判斷其高低。常用的國際比價方法一般有三種,分別是實際資費比較法、實際資費/人均GDP(GNI)比較法和實際資費PPP比較法。第一種方法比較的是資費的絕對水平,後兩種方法則比較的是資費的相對水平。

  實際資費比較法

  實際資費比較的做法是,將各國電信業務的資費水平按名義匯率折算成用統一貨幣單位(一般為美元)表示的價格水平,然後再進行相互比較。這是普通商品價格進行國際比較的基本方法,其背後的理論依據在於,在全球化生産和交易的大背景下,各種商品的生産成本趨於一致,因此商品的價格底線趨於一致。

  這種比較法存在的主要缺點是:第一,價格的比較結果會受到名義匯率變動的影響。雖然網絡成本也會同時受到市場名義匯率的影響,但由於成本和價格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因此匯率的波動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價格反映成本的切合度。第二,這種比較結果並不能反映價格和居民購買能力之間的關係。

  實際資費/人均GDP(GNI)比較法

  這種方法比較的是一國電信業務實際資費與該國人均GDP(人均GNI)的比值。人均GDP、人均GNI通常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標。這種資費比較方法的理論依據是,將電信業務的資費水平和國家的人均GNI(或GDP)比較,可以反映該國居民對電信業務的購買能力或負擔水平。這一佔比越低,則反映居民對該電信業務的購買能力越強,或者説相對於居民的購買力而言,該電信服務價格越低。

  需要指出的是,用這種方法來比較處於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國家之間電信資費水平的高低並不科學,這是因為該比重同樣受到人均GDP(或GNI)即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在電信設備成本全球可比的前提下,各國電信業務價格存在一個差距不大的下限,此時一國的人均GDP(或GNI)越高,其居民的電信業務價格佔人均GDP(或GNI)比重反而就會越低。因此,要求中國這個人均GNI剛過3000美元的國家的電信價格佔人均GDP(或GNI)的比重與人均GNI超過12000美元的發達國家相似,顯然是不現實的。例如,韓國的人均GNI(19830美元)是中國(3650美元)的5.43倍,因此要求中國的寬帶業務價格只有韓國的1/5.43,顯然不可能。

  購買力平價(PPP)比較法

  PPP即購買力平價。PPP是兩種貨幣在本國購買相同數量和質量的商品與服務時的價格比率,用來衡量對比國之間價格水平的差異。購買力平價假説的前提是一價定律,即在開放經濟中,以同一種貨幣衡量的不同國家的某種可貿易商品的價格應該是一致的。例如,購買相同數量和質量的一籃子商品和服務,在中國用80元人民幣,在美國用20美元,對於這籃子商品和服務來説,人民幣對美元的購買力平價就是4 1,也就是説,在這些商品上,4元人民幣購買力相當於1美元。從例子可以看出,購買力平價反映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單位購買力的差異。理論上一般認為貨幣之間的實際匯率會趨近於購買力平價。

  PPP比較法就是將各國的電信資費水平按購買力平價換算成用統一貨幣單位(一般為美元)表示的價格水平,然後再進行相互比較。實際上用PPP比較電信資費水平的實質是,比較不同國家電信資費水平相對於同一籃子商品和服務在本國價格總水平比例的高低。如前述例子,人民幣對美元的購買力平價是4 1;那麼中國某項電信業務的資費水平是80元/月,美國某項電信業務的資費水平是20美元/月,按購買力平價折算,則中國該項電信業務的資費水平與美國相等,亦即中國該項電信業務資費水平相對於上述一籃子商品和服務總價格的比例和美國是相等的。因此PPP比較法的理論依據是,如果用於測算購買力平價時選擇的一籃子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能代表該國的社會總價格水平,則PPP比較意味著比較各國電信資費水平相對於本國價格總水平的比例。用PPP折算的電信資費水平越低,則表示電信資費水平相對於該國物價總水平越低,亦即其相對於本國其他商品和服務價格越低。

  這種價格比較方法存在的缺點是明顯的:第一,一價定律的理論假設在現實中很難成立,原因是國際貿易存在交易成本,以及存在不可交易的商品和服務(如理髮)等。第二,可以通過精心選擇的一籃子商品和服務左右購買力平價的計算結果,進而左右資費比較的結果。

熱詞:

  • 電信資費
  • GNI
  • 購買力平價
  • 電信業務
  • 一價定律
  • 人均GDP
  • 國際比較
  • 比較法
  • 資費水平
  • P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