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藏書票:“書中蝴蝶”振翅待飛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5日 10: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天津2月15日電(記者毛振華)藏書票是張貼在書籍扉頁用於標識擁有者的袖珍版畫藝術作品。由於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藏書票被稱為“紙上寶石”,抑或是“書中蝴蝶”。如今,這一“冷門”藝術正振翅待飛,迎接春天的來臨。

  作為一個藝術門類,藏書票是版畫的一種。中國藏書票協會副會長劉碩海告訴記者,藏書票較楊柳青年畫等大家所熟知的版畫要小得多。“它最早用於書扉頁的裝飾,長寬一般在10至15厘米,畫面上通常要標注拉丁文EX LIBRIS,意為‘我的藏書’。藏書票的下方還要用鉛筆寫上創作者的名字、創作年代、序列號等信息。”

  中國傳統版畫藝術由來已久,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木版印刷的書籍插畫,但以藏書票的面目出現是從近現代才開始的。劉碩海説,藏書票最早起源於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作為藏書標記使用,比郵票的出現還要早,內容也大都是貴族家族徽志圖案。後來,藏書票逐步傳至整個歐洲大陸,以及美洲、亞洲等地區。

  隨著畢加索、高更、馬蒂斯等著名畫家參與創作,福樓拜、雨果等作家使用,藏書票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功能也從實用性向藝術審美層面過渡,內容更加精美。1966年,正式的國際性組織“國際藏書票聯盟”誕生,每兩年舉辦一次年會,進行學術交流及藏書票的交換,對於促進國際間的藏書票藝術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藏書票傳入我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最早由西方傳教士、外交官及西方學者帶入中國。彼時,魯迅、鬱達夫、葉靈鳳等作家文人被這一“納萬物于方寸”的藝術吸引,將之介紹到國內。1933年前後,葉靈鳳親手繪稿刻印了“鳳凰”藏書票贈予日本友人,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文學人藏書票。

  劉碩海説,魯迅等人之所以推崇並倡導藏書票藝術,與所處時代不無關聯。當時,新文化運動主張戰鬥性,藏書票作為一種“戰鬥”工具,服務於新文化宣傳。中央美院教授、1939年“魯藝”木刻工作團版畫家羅工柳就曾創作過一幅藏書票。其上有兩個八路軍戰士的頭像、一面紅旗和一把橫置的木刻刀,組成了一個極其簡潔凝煉的畫面,是一枚珍貴的革命題材藏書票。

  儘管藏書票屬於印刷品,但劉碩海認為,由於其底版為藝術家手工刻製,作品可用於欣賞、交流,屬於原創藝術作品,所以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最近幾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藏書票得到越來越多收藏者的青睞,其身價也與日俱增。在2008年的一場嘉德藏書票拍賣專場上,一枚由我國著名版畫家李樺為葉靈鳳特製的藏書票,成交價高達2萬多元。而國外大師如芬格斯坦、拜勞斯等早年的作品,也早已拍賣到三四萬元。作為“書中蝴蝶”的藏書票已經化繭成蝶,振翅待飛,閃耀光彩。

熱詞:

  • 藏書票
  • 1933年
  • 書中蝴蝶
  • 魯藝
  • 戰鬥
  • 冷門
  • 鳳凰
  • 葉靈鳳
  • 木刻刀
  • 版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