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投資封面文章。
文/《中國投資》趙沛楠
相較“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作為約束性指標而言,2012年1月11日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所提出的“十二五”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要求顯然更“硬”。而此次國家能源局更是祭出“倒逼機制”以期達成控制目標。
所謂“倒逼機制”,主要是指先控制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然後再具體落實到各省市,各省市只能按照配額進行能源消費,如果超量就必須花錢買清潔電力,由此督促各省市在節能領域加大力度。
事實上,“十二五”開局之年的2011年,關於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爭論便不絕於耳。在各地方政府抵觸情緒四起之時,諸多業內專家卻紛紛表示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政策必須出臺。在接受《中國投資》雜誌專訪時,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的觀點頗具代表性,他對記者表示:“不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中國將在能源供應、國際壓力以及國內環境壓力三方面難以為繼”。
我國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從2000年的6.4%上升到了2009年的7.8%,年均上升不到0.16個百分點,“十一五”期間清潔能源比重年均上升0.25個百分點。如果要達到“十二五”規劃要求,則清潔能源的比重年均需要上升0.67個百分點。在水電開發遇到環境問題、風電遭遇技術問題、核電面臨福島核事故問題的背景下,清潔能源的比重達到11.4%顯然頗有困難。
而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短期內顯然難以擺脫對固定資産投資的依賴,由於居民實際收入水平在短期內較難出現穩定提高,消費也就難以出現實質性上漲。
再從産業結構看,我國目前仍處於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化發展階段,第三産業要在全國範圍內有很大的提升還是比較困難的。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不到43%,比2009年下降了0.46個百分點。因此,以傳統工業為代表的較高能耗産業不太可能在短期內被戰略性新興産業取代。
因此,當提高能效、節約能源已經成為當今中國不得不為的選擇時,各方期待設立能源消費總量的“天花板”能夠從根本上逼出中國經濟的清潔轉型之路。然而面對節能這項系統工程,我們究竟應該何去何從?
3萬億市場規模
2010年9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決定》,把節能環保産業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之首時,節能産業便被寄予了厚望。
整個“十一五”期間,中國單位GDP能耗降低19.1%。而這一目標在“十二五”被確定為16%。在接受《中國投資》雜誌專訪時,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認為,從數字上看,16%低於上一個五年的19.1%,但通過測算,“十一五”期間,我國完成的節能量為6.3億噸標準煤,而“十二五”期間要實現的節能量為6.7億噸標準煤,實際上高於“十一五”標準,這也就意味著未來我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十二五”的節能目標為整個節能市場描繪出了一個美好前景。據記者了解,接下來幾年時間內,碳強度、能源強度,非化石能源所佔比重以及森林面積及蓄積量等,都會陸續成為約束性指標,以此確保2020年碳強度降低40%-45%的目標。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指標的確定,意味著未來5年我國節能産業的市場非常廣闊,潛力驚人”。
據此,有測算指出,到2015年我國節能産業有望年均增長達15%,節能環保産業總産值預計將超3萬億元,佔GDP的7%-8%。
現實市場不斷“碰壁”
然而節能,這一在全球範圍內都具有強烈制度驅動型特徵的産業,重要推動力多在於政府不斷提高的能效、環境標準。節能産業發展初期,很難吸引社會資金自發參與,多需要類似如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金融支持、配額交易、綠色採購等直接鼓勵政策。而其中的混合經濟特徵,更是使得民營企業參與起來困難重重。
目前,國內以“節能”概念為題材的上市公司超過300家。一段時間裏,節能産業利好消息頻現。然而,實際情況遠不像媒體報道的那樣樂觀。在記者採訪中,很多現實市場環境中的參與者向記者表示,如今中國的節能市場非常“難做”。有一些深入研究節能産業的學者甚至表示,節能尚不能形成一個産業,更無法承受“戰略性新興産業之首”的稱號。
中國與發達國家節能市場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發達國家的節能市場主要依靠技術和資本兩大驅動力量,而中國的節能仍然更多地依賴政策支持。在單純依靠政策無法解決的市場環節上,比如合同能源管理領域的融資、結算等問題便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
節能服務或迎黃金時代
經歷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引進、示範、推廣3個艱難探索階段,在國家支持政策的緊密出台下,接下來節能服務産業或許正在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
目前我國對節能服務公司的營業稅減免,所得稅三減三免,節能服務公司資産進行轉移時免增值稅。此外,我國還對節能服務公司實施的節能服務和項目給予獎勵。節能服務公司每節約1噸標準煤,國家層面給予獎勵240元,同時要求地方政府的補助不低於60元,政策扶持力度頗大。
記者從《2011中國節能服務産業年度報告》中了解到: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産業委員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從事節能服務業務的公司數量將近3900家,其中備案的節能服務企業1719家,實施過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節能服務公司1472家,比2010的782家增加了88.23%。節能服務産業産值更是首次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49.5%,實現的節能量達到1648.39萬噸標準煤。
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産業委員會主任吳道洪曾表示,當前我國節能服務公司的能力逐步提高,正在從單一技術節能向整體系統節能發展。
然而融資困難依然是制約節能服務公司發展的最大障礙。據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技與産業發展工作委員會發佈數據稱,目前我國現有節能服務公司以自有資金為主,佔全部投資的65.2%,其次是銀行信貸,佔全部投資的28.1%。近年來,民間資本和租賃業務開始進入節能服務市場,但所佔份額極小,分別佔全部投資的4.2%和3.5%。
針對這一問題,吳道洪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繼續完善我國節能服務産業惟一的專業、高效資本項目對接平臺——中國節能服務産業投融資平臺,促進項目與資本的對接,為資金提供方和需求方搭建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為促進節能服務企業融資提供實質深入的服務支持。
而日前,由多家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産業基金聯合發起的中國環境能源資本交易中心也在北京成立。
據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技與産業發展中心主任楊秋生介紹,這一節能服務平臺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應用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和檢索技術,將節能環保産業的技術、産品、人才、市場和信息等資源進行資金與項目對接,用資本力量促進節能産業發展。
參與該平臺的機構包括北京日川聯合能源投資公司、中信銀行、上海浦發銀行、遠望資本、北京國泰創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等。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北京銀行、興業銀行、江蘇銀行等10家金融機構也加盟這一節能服務平臺。
價格杠桿撬動節能
在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效與投資評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伏秋看來,政府應發揮財政、稅收、價格、金融四大經濟杠桿作用撬起節能“巨輪”。
首先在財政方面,鼓勵節能應納入政府公共預算支持範圍,在政府預算的分配結構中,將節能放到優先位置,增加節能的預算投入。中央財政和縣級以上地方財政要設立節能專項資金,整合政府預算內投資和國債投資,強化節能投資力度;要更多地運用貸款貼息辦法,來帶動更多的銀行貸款對節能項目給予扶持。要規範、整合能源領域的各類政府性基金,擴大應用範圍,增加節能的支出項目。
稅收方面,對節能産品生産企業給予一定的所得稅優惠,具體可包括:投資抵免,直接優惠,加速折舊;對關鍵性的、節能效益顯著且價格等因素制約其推廣的重大節能設備和産品,國家在一定期限內實行一定的增值稅減免優惠政策;對符合一定標準的節能産品生産企業,在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産稅方面可適當給予一定的減稅或免稅政策;對節能建築實行零稅率政策;研究設立能源稅;儘快開徵燃油稅。
價格方面,加強和完善有利於節能的電價政策。在電價改革中,要考慮實行環境折價,使發電外部成本內部化;對高耗能行業要堅決執行差別電價政策不動搖;進一步完善售電側峰谷分時電價,適當擴大峰谷價差和實施範圍,同時研究制定可中斷電價、階梯式累進電價等新的電價形式,引導全社會合理用電,節約用電。積極推進資源性産品市場化改革進程,逐步形成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供求關係的價格形成機制,電煤價格實行市場化改革,由市場的供求關係確定電煤價格。
金融方面,加強中小企業金融扶持政策。對商業銀行開展中小企業節能貸款,政府可考慮給予貼息支持或風險補償,引導和鼓勵商業銀行提高對中小企業節能信貸比重;發揮政策性銀行作用,大力推進政策性銀行依託地方商業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開展對中小企業節能轉貸款和擔保貸款業務。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風險控制和補償機制,發展再擔保機構,採取多種形式增強擔保機構資本實力,提高擔保能力和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