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社記者 高 微作
情人節來臨,梳理與之相關的信息後發現,情人節已沒有了前些年的高關注度,甚至還有人在網絡上發出了“對抗情人節”的呼聲。
分析情人節熱度降溫的個中緣由,一方面這和近年來大眾對傳統節日文化的情感回歸有關。畢竟,情人節是個舶來品。隨着傳統節日文化觀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過我們自己的節日。關於這點,近年來上元、七夕等與愛情主題相關的傳統節日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捧即是明證。另一方面,也和節日消費結構、消費心理的變化有關係。年輕人熱衷於過情人節,無非是想在平淡的生活多一點樂趣,或借機向自己愛慕的人表達一點心意,但商家們的輪番造勢卻讓這個“甜蜜的節日”有些變了味。動輒數十元一支的玫瑰花、數百元乃至數千元一頓的燭光晚餐,“甜蜜的代價”已經遠遠超出了年輕人的平均消費能力,疲於應付的年輕人對情人節産生了疲勞自然在所難免。
其實,情人節的本質是“愛”,情人節可以為情侶間、親人間創造一個聯絡情誼、增進感情的機會。但當情人節拋棄了那些真正和愛相關的主題,使人們主動或被動地去追逐摻雜着商業氣息的浮華,這樣的情人節不過也罷。其實,情人節不僅是個講“愛”的事兒,也應該是個講“理”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