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新疆自然保護區被瘦身:挖煤企業步步緊逼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10: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挖煤”企業步步緊逼保護區面積連年調減

  ———新疆卡拉麥裏山自然保護區“被瘦身”調查

  □記者趙春暉宿傳義烏魯木齊報道

  擔負著遏阻新疆第二大沙漠向東擴張重任的卡拉麥裏山自然保護區,如今處境尷尬:為方便外來的招商引資企業能合法開採這裡的煤炭資源,在過去幾年中,保護區連年縮小,時至今日,先後有近三分之一的面積被“調減”。一些專家擔心,如果再不及時制止這種“粗放”的開發行為,當地付出的生態代價將會更大,最後甚至可能在準噶爾盆地東部形成新的沙塵源。

  1.8萬多平方公里縮減至1.28萬平方公里

  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了阿勒泰地區調減卡拉麥裏山自然保護區的請求,根據自治區的批復,保護區的面積被調減592.76平方公里。這是自2005年底以來,新疆第5次調減卡拉麥裏山自然保護區面積,至此,這個保護區已由建立時的1.8萬多平方公里縮減到目前的1.28萬平方公里。

  與此前保護區被多次調減的原因相同,這次“出讓”也是因為下面的煤礦。卡拉麥裏山自然保護區阿勒泰管理站站長陶永善説:“看中這裡煤炭的企業,都是地區好不容易招商引資來搞煤化工的,管理站也不好説什麼。”但他也表示擔憂,去年以來兩次被調減的區域,都緊靠保護區的核心區,在這裡採煤,無疑會進一步擠佔野生動物已不斷縮小的生存空間。

  上個世紀80年代初由自治區政府批准建立的卡拉麥裏山自然保護區縱貫準噶爾盆地東側,保護區內生息繁衍著3萬多只野生動物,其中包括蒙古野驢、鵝喉羚等48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考慮到保護區地跨兩個地州,林業部門分別設立了昌吉、阿勒泰兩個管理站對保護區南北進行分片管理。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楊維康説,前後5次面積調減,已完全破壞了卡拉麥裏山自然保護區的完整性。特別是前3次大幅度調減,保護區南部昌吉管理站的範圍大大縮小,面積已不足原先的三分之一;而在“讓出”的區域上建成的“準東煤電煤化工産業帶”完全切斷了野生動物南北遷徙的路線,導致它們無法安全越冬。

  2006年,卡拉麥裏山自然保護區就曾申請晉陞國家級保護區,並通過了國家林業局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但由於這裡有煤田,升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公示階段就遭自治區相關部門和所在地州反對,最終被迫放棄。自治區林業廳一位幹部解釋説:“因為升格後,自治區就無法隨意調減了。”

  記者從新疆阜康市和吉木薩爾縣了解到,自2005年以來,國內40多家知名大企業、大集團紛紛進駐從保護區南部調減出的區域,按照自治區的規劃,這一被稱為準東的地區,將成為新疆煤電、煤化工産業基地。

  楊維康説,“目前這些大企業、大集團已把準東地區的煤炭資源瓜分完畢,但眼下只是在簡單的挖煤、賣煤,粗放的開採方式已破壞了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更讓專家和當地居民擔心的是,過大的開發強度和面積將會加劇這一區域的沙化程度。據楊維康調查,這些新建的露天煤礦幾乎都分佈在原先保護區的荒漠、半荒漠之中,且位於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開發過程中被剝離的地層和被車輛碾壓過的地表,都已經成不毛之地,極易形成流動沙丘,成為威脅新疆乃至我國北部地區的沙塵源。

  生態代價無法評估

  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新疆辦事處副主任周海魂説,“開發準東煤田,付出的生態代價之高,將無法評估!”周海魂曾長期在自治區發改委負責組織能源建設項目評審工作,據他透露,幾年前自治區規劃準東地區煤電煤化工産業時,不少專家就提出了反對意見,但最終只能是“科學服從於大局”。

  對此持不同意見的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環境影響評價處處長武新説,新疆境內的自然保護區建立較早,在建設之初,由於缺乏對資源開發等經濟活動的前瞻性,普遍存在著保護區面積劃定過大的問題,這是造成當前保護與開發“角力”的主要原因。武新同時表示,先污染、破壞環境,再治理,這是中外經濟發展史上的客觀規律,肯定是繞不過去的,我們能做到的只是儘量把這個過程縮短。

  國內多個自然保護區“被瘦身”

  事實上,卡拉麥裏山自然保護區面臨的困境並非個案,近年來,為了給開發項目讓路,我國自然保護區被迫調整邊界和功能的事件越來越多,保護與開發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自然保護區發展面臨的壓力不斷加大。為了開發羅布泊鉀鹽資源,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多次“被瘦身”。

  早在一年多前,民間環境保護組織自然之友發佈的2010年度環境綠皮書《中國環境發展報告》指出,“中國自然保護區正處於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一些過去在被遺忘角落守著寂寞的自然保護區,如今被推上了經濟開發的風口浪尖,正在從自然化、生態化向經濟化、産業化、商業化和人工化迅速轉變,這種趨勢很危險。”

  據自然之友調查統計,中國現有自然保護區2500多個,佔國土面積15%左右,但進一步看,其中三江源和羌塘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佔了近一半的面積,如此有限的自然保護區範圍,卻因一次次的開發導致的調整而被逐步蠶食。

  自然之友負責人張伯駒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境況還好,而省級以下保護區的命運就不容樂觀了,各地職能部門、甚至立法部門往往都扛不住地方政府開發衝動的壓力,在保護區和地方政府的“發展願望”出現矛盾的時候,最終“犧牲”的總是保護區!

  針對新疆多次調整卡拉麥裏山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張伯駒表示,對於生態脆弱的西部地區來説,為開發資源隨意調減保護區面積的做法,很可能再次産生“示壞”效應,如此一來,其它省區很可能會效倣。

熱詞:

  • 卡拉麥裏山自然保護區
  • 挖煤
  • 新疆羅布泊
  • 楊維康
  • 沙塵源
  •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被瘦身
  • 準東
  • 煤化工
  • 犧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