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日企敗北判斷為時過早 核心優勢並未喪失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10: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美編 魯達 製圖

  對於日本企業來説,這個月是喜憂參半的一個月。一方面,日本的支柱型産業,如汽車、家電、鋼鐵和電子等企業在日元升值、出口受阻、天災等情況下,利潤出現大幅下滑或萎縮;另一方面,一些與資源有關的企業伊藤忠商社、三井物産、住友商社等企業卻有超預期的增長。

  “如果不進行大幅度調整和改變,日本品牌可能會在這些傳統行業出現非常大的危機和變動。”昨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援引經濟學博士、日本大學商學院教授李克的話稱,“在這種狀況下,很多日本財經界的領袖們、學者都在建議儘快實現傳統優勢行業的轉型和發展。特別是在一些新的收益來源方面,要進行大調整,且在區域選擇中,也要對亞洲特別是中國更加關注。”

  業績有喜有憂

  在日本的産業結構中,尤其是進入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以來,汽車行業始終是日本最重要的支柱型産業。作為日本最驕傲的企業之一,豐田汽車這兩年在國際市場卻有些坎坷。儘管去年9月至12月取得了同比增長51%的營業利潤,並上調了截至3月31日的盈利預期——從2000億日元提高到了2700億日元,但國際市場中,多年蟬聯第一的豐田汽車卻被通用汽車和大眾汽車擠到了第三,同時,美國政府在“召回門”事件後,仍揪著豐田調查車門著火等事件不放。

  日本的另一大支柱型産業——電子媒體産業則被媒體用“哀鴻遍野”來形容。據日前松下預計,截至今年3月31日的財年中,其或虧損102億美元,據稱,“這不僅創出了松下的年度虧損紀錄,也創下了日本製造業企業年度虧損新高”。與松下類似,夏普38億美元的預虧損成為其成立百年來的新紀錄,索尼則將連續4年出現虧損。

  “幾大支柱型産業呈現的或多或少的危機,並不能説明日本企業的全面淪陷。”對於上述現象,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日本一橋大學國際共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孫立堅卻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與日本本土文化消費習慣密切相關的遊戲、動漫産業,仍是日本經濟向前發展不可忽視的一環。”

  今年1月初,央視財經頻道曾報道,“日本的動漫産業正成為助推日本漸進式經濟轉型的動力。”據央視稱,“目前廣義的動漫産業至少佔日本GDP十幾個百分點。”

  而據《國際金融報》記者昨日查閱的資料,在日本前幾大遊戲公司2011年的預計財報或2011年第四季財報中,除了傳統遊戲機領域的“老大”任天堂公佈了高達650億日元的預計凈虧損、Sega(世嘉)于去年4月至12月的收益下降7%之外,NAMCO Bandai、Capcom(卡普空)、KONAMI、Square Enix等公司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或至少與2010年大致持平的成績。

  “不能忽視的是日本的機器人[19.10 -1.55% 研報]産業。”孫立堅補充説,“在日本國內,機器人製造商很多,競爭十分激烈,由此,高性能、相對低價的機器人不斷出現。現在,連歐美都不得不承認日本的機器人産業和技術。”數據顯示,在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機器人中,有30%以上是由日本企業提供的。

  閣僚經濟影響深遠

  在孫立堅看來,資金密集型産業(如製造業)與知識密集型産業(如動漫産業)效益上的反差恰恰顯示了在全球化競爭格局下,日本經濟的劣勢——日元升值、融資能力弱、愈發難以抵擋競爭對手的壓力等。

  “以汽車領域為例,在德係車和後起之秀——中國、韓國等近年來的追趕下,尤其是中國有相對便宜的勞動力價格優勢和放開日資企業與中國車企合作等背景下,日本的汽車産業鏈正不斷‘往後退’。”孫立堅分析,“日企早已不能像上個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那樣,通吃整個汽車産業鏈或是産業鏈的終端。現在,他們更多的是在産業鏈中的一個環節獲得較強的優勢,比如汽車零部件。”

  “在利潤‘不是一個人説了算’的情況下,日本企業在其他環節只能受制於人。比如,在出售環節,就要受到歐美債務危機、中國經濟相對放緩等導致的需求萎縮的影響及日元升值對企業利潤的打擊;在原材料環節,也要受制于國際市場中的高價。”孫立堅進一步表示,“與此同時,在效益良好的漫畫和遊戲産業中,日本不僅在亞洲乃至全球都少有敵手,更能掌握從起草、製作、發行、配套産品銷售等全部産業鏈的話語權,即‘通吃’了整個産業鏈條。”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2011年發生的“天災”對日本經濟,尤其是製造業企業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影響。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黃澤民認為,“去年3月的日本海嘯和福島核電站事故對日本本土的一些精密零部件産業鏈造成嚴重打擊,而去年夏季泰國大規模的洪災又對日本企業在國外,尤其是東南亞的産業鏈的正常運作造成了重大影響。”

  事實上,日本企業的內因也造成了日企目前的現狀。據了解,在日本,職場潛規則排在首位的就是對企業的忠誠度。某種程度上,對企業的忠誠度甚至比能力、貢獻更重要,這也是日本企業區別於歐美企業的主要一點。

  “這也註定了在歐美企業發生危機時,裁掉的往往是拿高薪的一族,但在日企的企業管理文化中,在企業做得越久的員工往往會堅守其位,被裁掉的往往是可能具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員工,這不能讓日本企業有效降低成本。”孫立堅説,所以,在危機來臨時,日本企業往往反應遲鈍,不願改變。

  “但從根本上説,這有部分原因也是受日本閣僚經濟模式的影響。”孫立堅表示,“在日本經濟發展中,起決定力量的是閣僚,即相關執行部門的負責人,而非精英階層(如首相)。而閣僚往往都是終身雇傭制,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求穩、不願創新等也自下而上地影響著日本經濟,並最終影響到企業的管理和決策等。”

  核心優勢並未喪失

  儘管不少日本企業遭遇著業績考驗,但路透社日前的一篇報道卻認為,判定日本企業敗北“可能言之過早”。

  “他們遇到史上最大的地震和最大的海嘯之一,相當於3個切爾諾貝利事故的核危機。之後又是泰國洪災,那裏有日本海外最大的生産基地。此外,還有日元的問題。”里昂證券駐東京策略師Nicholas Smith日前對路透社表示,“毫無疑問,情況很糟,但也不會比歐洲的情況更糟糕。”

  路透社還稱,“部分傳統的防禦性行業表現相對較好,尤其是醫療保健。該行業的整體利潤高出市場預估約8%。”

  “實際上,這也説明,日本經濟不可能一直沉淪,在不遠的將來,看似處於困境的企業或將重新崛起。”孫立堅分析稱,閣僚經濟雖然會造成“僵化”等不良影響,但卻也從根本上保障了日本企業的核心利益優勢,“首先,在閣僚的主持下,日本産業往往會有強大的産業政策,往往會有動輒十幾億美元的研究資金,如領先全球的機器人産業;其次,日本有一批根基深厚、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大型國際企業,他們從上世紀開始,就不斷在全球進行佈局,與國際金融財閥、國際産業巨頭形成了千絲萬縷或競爭或聯合的聯絡。”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軍也認為,目前部分日本企業遇到的問題不是核心技術的喪失,而是不可抗力影響導致的生産效率下降。而且,從産業轉移角度考慮,日本轉移的是本土不再領先的技術,“其高精尖的科研力量仍然保留在本土,無論是最新型的産品,還是關鍵零部件都在本土研製生産”。

  中國價值指數首席研究員崔新生也表示,從産業結構佈局來看,日本在全球市場的佈局非常合理,它主要是技術主導性國家,研發能力非常強,而成本基地大多是在海外,主要控制的也是上遊産業,因此主要核心技術等生産要素不受大規模衝擊,他們恢復的速度不會慢。

熱詞:

  • 日企
  • 任天堂公佈
  • 核心技術
  • 核心優勢
  • 核心利益
  • 企業管理文化
  • 日本企業
  • 國際金融報
  • 日資企業
  • 天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