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熊錦秋:證監會主業是監管而非引導資金入市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0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熊錦秋

  近日,證監會主席助理吳利軍到證券營業部調研,希望證券公司等仲介機構倡導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理念,提示投資者要研究公司基本面,潛心尋找和投資真正的藍籌股。筆者對此非常贊同,這個提法比較新穎。

  對證券仲介機構而言,不管投資者投資藍籌股、還是投機垃圾股,盈虧跟它關係不大。某種程度上講,它甚至希望投資者屢次進出投機垃圾股,這樣它的手續費收入更多。如果投資者買完藍籌股一放幾年,仲介機構或許叫苦不迭。吳利軍表示,“有的機構只顧賺取佣金,誘導客戶進行不必要的交易,造成客戶損失等,這些行為我們都記錄在案”。這切中市場時弊、值得稱道。

  當然,證監會光要求仲介機構、投資者還不夠,自己也要加強對市場監管、打擊過度投機。之所以 “一些中小投資者偏愛打新、炒新,喜歡炒題材,迷信概念股,而對二級市場很多有潛質的好的藍籌股不去關注,”關鍵是這些操作能夠賺快錢、賺大錢。比如説現在市場稍有好轉,一些投機股又開始漲停不斷,其他一些六七倍市盈率的藍籌股表現卻如溫吞水,有些投資者當然就會選擇投機。只有證監會對換手率較高的投機股深入調查其中是否存在操縱等違規行為,投機股市場才會逐漸減小,這才是對市場的真正保護,高換手率等於市場慢性自殺。

  吳利軍還提到,證券仲介機構要積極引導、協助更多類型的機構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進行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筆者認為,仲介機構在商言商,開拓投資者客戶對經紀收入增加有好處,這無可厚非。不過筆者記得,在期貨熱時,期貨經紀人四處開拓客源,不少投資者深受“期禍”之害。股市雖不同於期市,但如果股市只是投機市而非投資市,兩者差別恐怕不大,由此,股市健康是吸引投資者入市的前提。目前情況下,投資者是否入市,應該堅持主動、自願原則,仲介機構任何帶有傾向性的引導甚至誤導都不應該,郭樹清主席不就曾勸低收入者莫入市嗎?

  引導社保基金等大型投資者進入股市,是證監會的既定工作方針,讓證券仲介機構引導資金入市或可看做是這個方針指引下的一個工作部署。應該説,郭樹清主席上任後的系列監管組合拳值得稱道,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股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積弊實在太深,想在短期內根除太難。在目前治市起步階段,貿然推動社保基金等進入股市風險極大,需三思而行。

  養老金入市的一個理由,是養老金的性質決定了其投資抉擇的傾向,它會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有利於股市穩定和帶動市場健康。但是,這其中的邏輯不通,目前社保基金已經入市,它卻經常去高價搶購創業板新股,誰能保證養老金不會如此?當前藍籌股具有投資價值、風險較低,但這只是相對其他股票而言,如果整個股市風氣不正,上市公司總想著怎麼從股市多圈錢、怎麼少給股民分紅,那麼藍籌股憑什麼就會自我加壓給養老金等投資者以回報?比如,最近匯金在銀行上市公司再融資重壓下,不就同意銀行降低分紅比例再下降5個百分點嗎?

  證監會自己一直強調 “加強監管、放鬆管制”,加強監管就是要進一步規範市場、推動市場健康,放鬆管制就是要減少行政審批、將監管之外的不該承擔的工作推掉。筆者認為,推動資金入市、做大市場不應成為證監會的工作任務,因為這會牽扯它的工作精力,另外這也有裁判越位之嫌、有不負責之隱憂。

  市場各主體在股市的利益博弈永遠都在動態進行中,一些主體在利益驅動下也隨時在試探法律底線;只有持續加強監管、持續對市場違規行為保持高壓,股市才能走向健康。有句話叫做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證券監管工作而言更是如此,任何鬆勁、見好就收的想法,都會葬送已有的監管成果。

  ST盛潤以及宇順電子等股票的連續漲停,足可説明當前股市監管仍然不力、打擊操縱的法規形同虛設。筆者認為,監管下出現的股市底才是真正底,其他政策底、技術底都只是投機底。只有進一步加強監管和完善制度,當前股市底部才能得到夯實,通過推動養老金入市而形成的底部,或將又是曇花一現的投機底。

熱詞:

  • 資金入市
  • 養老金入市
  • 宇順
  • 證監會主席
  • 藍籌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