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互聯網口水戰:沒玩夠 不“休假”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0日 19: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網絡電視台北京消息(記者 仲昭舉):在互聯網的世界,總有很多名家名媛吐槽,也總有很多對手公司相互吐口水。

       去年,一時間劍拔弩張、血雨腥風的“3Q大戰”上演了互聯網口水戰的終極版,最終甚至引來工信部出面叫停。然而互聯網的世界裏容不得安寧,“一年幾大戰,一月幾小戰”的説法並非聳人聽聞。就在今年春節前後的這段時間,互聯網公司之間的刀光劍影又是一撥接著一撥。

       一張車票鬧劇 去哪兒爆攜程背後使暗器

       1月9日,《解放日報》的一篇報道成為了後來“去攜大戰”的導火索。

       這篇報道稱,消費者劉先生(報道中化名林先生)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去哪兒網火車票代理商,欲購買火車票,結果被來路不明的400電話詐騙近5萬元。

       此報道一齣,去哪兒網惶恐不安,隨即展開調查,並宣稱該事件與去哪兒網無關,原因在於受騙者劉先生點擊了詐騙鏈結所致,上海警方已經立案調查。

       事情至此似乎本可以平息,一場誤會,糾察元兇才是要緊事。誰知惡戰才剛剛開始。

       去哪兒網副總裁戴政在博客爆料,1月11日下午,有媒體人士向其告知,攜程公關部門員工,正在大力推薦一篇攜程網發佈的《春運安全購票指南》。文章中第一段寫到“河南來滬務工人員小劉通過在去哪兒網上商戶購買火車票時,遭遇騙子公司”,並在和媒體進行溝通時,攜程甚至説:“這是去哪兒網的負面,我們要好好利用。”

       而記者在百度上搜索到這份《指南》之後,發現文中第一句確實與上述這句話基本一致,只不過“去哪兒網”換成了“某知名旅遊網站”。鋻於兩家網站之前的恩怨情仇,不難讓人猜疑攜程或許是在指桑罵槐。

       為了進一步澄清事實,戴政于1月16日和1月18日,在其博客上先後撰寫《從春運火車票詐騙事件,看記者報道的良知和攜程的“出招”》、《攜程,你能再幼稚點嗎?》兩篇博文,文中戴政咬定攜程趁機操縱部分媒體,三次“詆毀”去哪兒網。

       戴政聲稱,從1月11日到1月15日,來自不同媒體的三篇文章,都再度拿“車票事件”説事,而攜程網則是三度攻擊的幕後黑手。

       除了兩篇博文外,戴政還在微博上發表多條言論,為“討回公道”而口誅筆伐。隨著去哪兒網副總裁級別高層公開“下戰書”,“去攜大戰”浮出水面。

    不過,對於去哪兒的指控,攜程一直保持沉默,不予回應。同時年關已至,網民的注意力儼然已經無心關注這些罵戰。“去攜大戰”也暫時平息。

       年前未分勝負,年後再定輸贏。2月2日,戴政在微博上宣稱將公開徵集攜程的投訴案例。有媒體稱,戴政還將這樣激烈的言論通過短信發給了攜程網員工。

       隨後,攜程華北公關執行人員露面,表示已經將戴政短信上報公司法務、公關部門備案。攜程市場策劃與公關部總經理陸琰也發言了,“對戴政辱罵攜程員工,並威脅動用輿論進行報道的言行非常震驚。”

       2月3日上午,去哪兒網公關部向媒體發出郵件,向攜程CEO范敏和副總裁丁曉亮索要這些受騙消費者的聯絡方式,並希望攜程高管提供投訴者線索。

       去哪兒一方喊破嗓門,攜程一方依舊沉默應對。2月5日,戴政稱,一直沒有收到對方的任何回應,已再次給媒體發佈聲明:“已有充分的證據證明, 該事件均為攜程操縱媒體。”

       事已至此,攜程再沉默下去,顯然將會被動。隨後也發出官方聲明稱已充分掌握去哪兒網發佈不實聲明、辱罵攜程員工等一系列行為的證據,並保留進一步追責的權利。

       聲明中還稱,“希望去哪兒能夠專注服務,做好産品,不要再浪費公眾媒體資源,攜程旅行網不會參與任何一家企業為了炒作而自導自演的口水仗。”

       對於事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春節安全購票指南》,攜程方面給出解釋,攜程近三年來每到春節前夕都會發佈類似提醒,“裏面的案例主要是根據當前市場集中出現的欺騙行為,通過網絡搜索收集的。”

       2月8日和2月9日,戴政兩次發表微博,炒作攜程網“偽造門”事件,攜程並未回應,雙反也再無攻擊性言論,事件至此似乎平息。

       價格指數發佈 一淘炮轟京東等電商漲價

       2月2日,新年氛圍還未淡去,“去攜大戰”炒得最熱時,比價搜索網站一淘網發佈《網購價格指數》報告,其中的數據顯示,進入2011年第四季度以後,國內B2C市場商品平均價格呈現明顯上漲趨勢,網絡零售品價格增幅略高於同期CPI增幅,尤其在“十一黃金周”前後達到最高點。

       惹人玩味的數據是,從2011年9月20日到2012年1月,京東商城價格指數持續上漲,平均漲幅在5%—15%之間,遠遠高於其他B2C商家。

       對此,京東方面大為光火,並隨即發佈聲明反駁。京東聲明指出,一淘網發佈的所謂B2C價格監測,稱京東價格領漲幅度遠超天貓,漲幅高達15%,是憑空捏造的毀謗行為,毫無事實根據,“京東既沒有也絕對不可能漲價15%,那純屬自殺行為。”

       在這份字數不多的聲明中,京東商城方面情緒顯得較為激動,並稱“阿裏作為中國電商行業一員,發佈所謂牽涉競爭對手的報告,本身就缺乏公正性!我們希望阿裏能夠把精力用在清除平臺上大量水貨、假貨上來,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想方設法去攻擊競爭對手、抬高自己!”

       而當多家媒體就此事件與京東商城聯絡時,該公司選擇沉默。事件發生後,CNTV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當事方之一的一淘網,一淘始終聲稱,該報告並沒有針對性,數據來源公正客觀。

       事件發生後,噹噹網CEO李國慶在微博上表示出對京東的聲援,以“噹噹和京東天天打價格戰”為由,對一淘網的數據表示質疑。

       與此同時,多位業內知名人士紛紛對論戰各抒己見,有人對京東是否低價質疑,有人則直呼一淘的這次公關戰是“快、準、狠”。

       在國內B2C市場,天貓與京東商城佔據第一與第二的位置,一直暗中較勁。尤其是在京東IPO在即的關鍵時期,阿裏係自然不能錯過有利戰機。不過隨著一淘與京東的沉默,此戰也算到此為止。

       然而不僅僅如此,鷸蚌相持,漁人也要爭爭利。

       2月3日,一個名為“反漲價行動”的活動挂在噹噹網的首頁顯著位置,剛剛還在微博上支持京東的李國慶,轉過身來就使出殺手锏,對京東落井下石。 不過京東已是無可奈何,噹噹則是偷著樂了。

       蘋果發難360 老冤家金山、騰訊來點火

       2月4日下午,奇虎360收到一封來自蘋果公司的郵件,被告知其在App Store(軟體商城)的多款産品包括360手機衛士、360口信、360瀏覽器HD、360電池醫生、360安全備份、360團購HD等軟體已被下架,但蘋果方面未説明具體原因。

       一時間,為何360應用軟體被蘋果下架,業界猜測四起。其中一個版本稱360涉嫌惡意刷好評,同時,360的産品涉嫌竊取手機用戶隱私信息,因此遭蘋果下架。

       360身陷“下架門”,還引發了一場和金山、騰訊的口水戰。

       2月6日晚間,360發佈聲明稱,金山公司通過微博、彈窗等方式大量散佈不實消息,稱360涉嫌竊取用戶隱私,對360産品的聲譽及公司商譽構成詆毀。

       實際上,金山和360的恩怨情仇由來已久。2010年,騰訊和360上演“3Q大戰”之時,金山與騰訊就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

       不久,360再次稱,在得到蘋果公司回復之前,網上出現了大量的“360被蘋果封殺”、“360侵犯用戶隱私”等不負責任的、缺乏事實依據的言論。由於金山傳播了未經證實的、針對360的負面言論,360決定起訴金山網絡。

       同時,360表示,作為擁有互聯網新聞服務牌照的門戶網站,騰訊網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大量轉載缺乏事實依據的文章,360對騰訊網公然違背新聞原則的行為表示強烈抗議,並已經發送律師函,要求騰訊網撤除其轉載的一切詆毀360聲譽的文章。

       奇虎360公司企業傳播部人員介紹,“我們産品下架的原因已經很清楚,就是部分産品被刷票,蘋果公司按慣例進行調查,因為事發于美國時間週日,我們無法在第一時間聯絡上蘋果公司。事情就這麼簡單,但由於金山公司的惡意中傷,我們被扣上了涉嫌竊取用戶隱私的大帽子。現在,我們的態度已經很明確,就是儘早起訴金山公司,還我們一個清白。”

       對此,金山和騰訊方面也立刻做出回應,金山指出,這是蘋果歷史上最嚴厲的一次懲罰。 360公司在産品下架之後,不僅不儘快自查産品問題給用戶明確交待,而是只顧著向競爭對手潑臟水試圖轉移視線,我們對360公司的行為深表遺憾。騰訊也指責360“不要用這種方式轉移話題”。

       2月8日,360軟體在蘋果軟體商城重新上架,為此深陷輿論風口、股價下跌的360終於能鬆口氣。這場口水戰也收尾了。

       結語

       互聯網口水戰玩得就是爭鋒相對,吐沫星兒與髒話齊飛。去哪兒網副總越戰越勇,京東回應情緒激昂,金山見機“雪上加霜”……老闆員工齊上陣,一浪更比一浪高。

       然而在極具圍觀精神的中國網民眼裏,孰對孰錯、誰輸誰贏都並不重要,看的就是一場相互掐架、指桑罵槐的表演,這些口水戰往往是在沉默中爆發,又在高潮時戛然而止,時間都不長。或許這只是互聯網市場競爭的一種常態。

熱詞:

  • 互聯網
  • 口水戰
  • 競爭
  • 輿論
  • 機會
  • qq
  • 360
  • 京東
  • 淘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