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操作性遭業界專家質疑
隨著國家發改委近日上調成品油價格,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呼聲”再起。對此,中石油專家建議成品油價改實行差別化政策,降低柴油稅收,提高汽油稅收,以此來平衡市場需求。不過有專家認為,無論採取何種措施,在壟斷形勢下,最終獲利者仍是兩大油企。
昨日(9日),中石油的直屬科研院——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佈《201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2年國內汽油供需寬鬆,柴油供需缺口有所擴大:基準情景下,全年汽油産大於需256萬噸,將繼續保持凈出口;柴油産小于需178萬噸,缺口對2011年的41萬噸有所擴大。實際上,因供不應求而出現的“柴油荒”近些年幾乎不斷困擾著國內市場,也引發了國營油企、民營油企和消費者之間的論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研究所副所長戴家權9日在發佈會上提出,應該加快推進成品油價格改革,實行差別化政策。具體而言,柴油價格改革,一方面建立彈性稅制,降低稅收比重,擴大利潤空間,鼓勵企業積極生産和進口;另一方面對農業、交通運輸業等特殊行業減免稅費或補貼;再者抑制非生産/商業活動柴油消費。而在汽油價格改革方面,首先是提高稅費水平,一方面引導合理消費、鼓勵節能環保,另一方面增加稅收總額、擴大調節空間;其次是在與國際油價緊密聯動的同時,體現國內供需形勢。
雖然上述差別化改革政策對解決當前汽柴油供需不平衡的市場情況有一定的意義,但業內專家仍對其操作性提出質疑。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成品油進口資質是壟斷在兩大油企手裏的,同時,‘兩桶油’在國內成品油産量中佔到89.3%,而地煉僅僅為10.7%。所以,給柴油減稅以及加大柴油提價力度,不僅彌補了柴油進口的虧損還同時彌補了煉油虧損,最後受益最大的始終是兩大油企。”
此外,汽油加稅也被認為並不可行。一位不具名業內人士認為,“現在97號汽油已經突破8塊錢了,但原油價格還會繼續上漲,因此汽油價格也會跟漲。為了留出漲價空間,國家應該給汽油和柴油都減稅,減輕消費者的壓力”。
對於中石油專家提出的“讓汽油價格一方面與國際油價緊密聯動,另一方面體現國內供需形勢”的建議,林伯強認為這與國內體制有關係,與供需無關。“而且因為‘兩桶油’對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壟斷,所以往往以最高零售限價在賣,沒有降價的動力。”(記者 高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