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千萬不要讓成本推動型的物價上漲,轉變為供給不足型的物價上漲,那樣中國經濟將出現“滯脹”局面。
CPI下跌是好事嗎?許多人也許都會不假思索地説:當然是好事。但是,2011年12月份的CPI數據告訴我們,其實我們沒有理由為此興奮。
我們先看一個簡單的物價序列:2011年12月,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指數上漲率為3.5%,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上漲率為1.7%;全年的數據是: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指數上漲率為9.1%,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上漲率為6.0%。購進價格上漲速度快於出廠價格上漲速度,這樣的態勢已經持續若干年,迄今沒有改變。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過去企業可以通過技術改造或加大員工勞動強度化解部分成本的提高,從而就算出廠價格增幅不足以抵消成本的上漲,也可以使業主維繫利潤至少不減或減得少些。但從現在一些企業開始破産看,企業內部消化成本的能力已經到達極限,或者説邊際效應正在遞減。這説明企業的日子已經極度難過。大量企業的停止生産,勢必導致企業原材料的需求減少,購進價格指數增幅勢必大幅回落,而從走勢圖上看,這樣的情況已經出現。同樣在2008年底,金融危機的影響突然蒞臨中國之時,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所以,現在必須注意這個問題,必須及時解決企業的困難,否則經濟失速在所難免。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4.1%。從走勢看,似有回穩跡象。但我們看到,CPI回穩依然是食品價格在作怪,食品價格上漲9.1%,非食品價格上漲1.9%;消費品價格上漲4.9%,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0%。服務價格的上漲,體現了勞動力成本的上漲,但這可能是勞動力供給不足所致。從CPI和PPI這兩個價格序列總體,前端成本開始下降,但後端消費品物價卻開始回穩。這是什麼道理?是不是意味著,過去超緊縮的貨幣政策,以及這個過程中企業生産成本的大幅上升,已經導致大量企業停産或減少生産,以致市場供給不足?顯然,物價問題已經變得更加複雜了。我現在的擔心是:當前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未來可能轉向供給不足引發的物價上漲。也許有人會説,那時不正好可以通過緊縮貨幣、壓低需求,以達到抑制物價的目的嗎?不錯,可以。但經濟會付出巨大代價,因為以減少需求,遷就供給的調控方式,一定會導致內需經濟失速。所以,這時需要加大供給,而非減少需求。現在看,發生“供給不足型物價上漲”的可能性極大。因為我們已經看到許多傳統企業停産或破産,問題到底有多嚴重,目前沒人能給出準確的數據,我們也無從判斷,但一些地區的個別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旦“供給不足”發生,物價必然飛漲。原因:第一,中小企業因倒閉太多,終端消費品競爭弱化,相對比較有實力的企業(供給方)定價能力大大增強;第二,供給方將前端生産成本的上漲向後端消費品傳導的機制更加順暢;第三,重新恢復競爭沒那麼容易,一般都要經歷一次大的經濟蕭條,前端成本、尤其是勞動力成本大幅減低之後才可以實現。我不能肯定這樣的事情一定發生,但我希望千萬不要發生。現在,為實體企業減稅、適度放鬆貨幣已經刻不容緩。而不是等它們都死了再去做,那時無論怎樣做都晚了。
再強調一次:千萬不要讓成本推動型的物價上漲,轉變為供給不足型物價上漲。因為供給不足型物價上漲一旦出現,中國經濟將“滯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