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汪志強:銀行收費項目7年增長10倍 扭曲資源配置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7日 08: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武漢大學法學教授孟勤國曾向媒體披露了一份其領銜撰寫的《銀行卡收費不當問題調查研究》。這份調研報告指出,2003年10月1日出臺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明確銀行收費項目僅300多種,而現在《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列出的收費項目已多達3000種,7年時間增加了10倍。(2月5日《廣州日報》)

  上周關於銀行業暴利超過煙草和石油業的討論沸沸颺颺,“吃利差”被認定是暴利的主要來源,“增收費”也不甘示弱,大有後來居上之意。

  銀行不可或缺,是因為資源需要有效配置來促進經濟增長。一方面,有多餘資金的人將資金存入銀行,獲得利息;另一方面,有資金需求的人從銀行獲得資金,付出利息。在一存一貸過程中,資源得到了更好的配置,銀行也獲得了利差收入作為回報。

  但是,當存款利率過低而貸款利率過高時,銀行的作用就從改善資源配置轉型異化為扭曲資源配置。

  貸款利率過高,讓一部分本可以通過貸款來幫助企業發展的企業主望而卻步,也讓大部分的微小企業不知道銀行的大門朝哪兒開。根據中華全國工商聯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規模以下企業中有90%的企業沒有和銀行發生過任何借貸關係,而微小企業中95%沒有和銀行發生過任何借貸關係。

  也就是説,如果是正常的市場化利率,那些微小企業本可以有更好的發展。但是人為規定的過高的貸款利率限制了那些微小企業的進一步更好更快的發展。

  也正是因為銀行業過高的利差扭曲了資源正常的配置,民間地下借貸才得以“風起雲涌”。

  也許會有人反駁説,民間地下借貸的利差更高。筆者的回答是,更高的利差其實是對更高風險的一種補償。因為這層借貸關係是在地下,不受法律保護。如果有朝一日,民間借貸浮出水面,可以“陽光化”運作,和正規的金融企業正當競爭,風險補償後的利差一定是大致相等的。

  從經濟規律上講,如果行業內企業正常競爭,收費項目不可能7年增加了10倍。如果沒有行業門檻,銀行業的利潤將和其他行業趨同。一方面原因是競爭的壓力會促使大家提高質量,降低收費;另一方面是因為銀行作為資金密集型企業,當運作資金規模擴大時,固定成本和人員配置是不需要隨之同比增加的,所以銀行掌握的資金越多,平均成本越低,收益越高,因此他們都有動力去擴大經營規模。可哪有一方面想著吸引客戶擴大規模,另一方面又要提高收費的呢?試問,這不是銀行業在合謀收費又是什麼呢?

  銀行本應該作為改善資源配置的角色存在,但是當人為的利差加大、合謀的收費增多時,銀行業在獲得了暴利的同時,實際上是扭曲了資源配置,增加了正常經濟活動的運營成本。

  説到此,筆者妄自揣測的一個結論是,銀行暴利的逐漸消失將大大促進我國民營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最終將有助於我國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汪志強)

熱詞:

  • 銀行收費
  • 資源配置
  • 銀行業
  • 微小企業
  • 借貸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