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CNTV名家專欄 >

葉檀:以堅定的土地改革落實中央一號文件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3日 10: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博客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月1號,正式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持續關注“三農”,從2004年開始,到2012年,9年“一號文件”持續關注,説明農業在中國的重要地位。

  

   農業不興,則中國經濟不興;農業不市場化,則中國經濟不可能市場化;圍繞農業的利益不厘清,則農民無法真正擺脫小農身份。

  

   在九年的時間裏,值得記入史冊的是取消農業稅。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于1958年6月3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至此,9億中國農民徹底告別延續2600年的“皇糧國稅”,雖然只有區區的1200億元稅收,深刻的象徵意義不可能被忽視。

  

   借用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話,之所以能夠取消農業稅,是因為“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簡言之,農業稅在中國的總體財政收入中不再舉足輕重,中國逐漸走出小農社會。

  

   未來中國的三農改革何去何從?梳理歷年一號文件,不難看出産權改革、資源配置改革與技術調整的印跡。從1982年1月1日到1986年的五個一號文件,認可了家族聯産承包責任制,規定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15年以上,生産週期長的和開發性的項目,承包期應當更長一些,取消了30年來農副産品統購派購的制度,對糧、棉等少數重要産品採取國家計劃合同收購的新政策。可以説,沒有這五個一號文件以認可土地使用權的方式解放農村生産力,就沒有80年代農村經濟的繁榮,中國就不可能走出缺糧國的陰影。

  

   從2004年開始的九個一號文件,則強調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和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而現在,農村的改革更像上世紀80年代,必須從産權、所有權上厘清農民的財産權益,而後以科技與工業化的方式,讓中國農業走上美、澳等國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在九個一號文件頒布的過程中,是我國農民收入、稅收優惠持續增長的過程,但僅有農業的增收是不夠的。目前必須厘清的是,在稅收優惠、農地爭奪進入瓶頸期之後,農民以什麼樣的方式獲得未來收入增長的源泉,如何保障農民在土地使用權方面的財産性收入,如何掙脫戶籍、社保等方面的桎梏,讓農民一體地進入平等的公民社會之中。

  

   如果説,目前某些對農民的歧視是歷史沿革的結果,比如農民的戶籍、社保體制等,不可能一步到位進行改革,但在農民土地使用權保護等方面保護不力、導致與農民爭地財的現象大面積蔓延,則是有意縱容剝奪農民土地使用權費用的惡果。回顧二戰後直至上世紀60年代日本、韓國、我國台灣地區,真正解決農村問題走上現代工業國家之路,靠的是厘清農村土地産權邊界的土地改革,靠的是讓農民通過土地溢價、掌握生産技術成為現代農業主或者現代産業工人。

  

   關於農民的土地使用權與財産權,有關方面一直在強調需要保護,可惜法律未明。2月2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發佈會,邀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就剛剛公佈的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進行解讀答問。陳錫文表示,在土地問題上,中央政府非常重視保持原有法律政策的穩定以及保護農民的土地權益。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對於穩定農村的土地政策和保護農民土地權益提出三件大事:其一是由國土資源部&&,完成農村土地所有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其二是由農業部&&,開始農村土地承包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其三是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來研究,提出對土地管理法中涉及到徵收農民土地條款的修改。

  

   土地確權以及確權頒證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相當於重新丈量田畝,把具體的土地所在地屬於某一戶家庭寫得清清楚楚,這是未來農民享有土地溢價的信息、法律基礎。古代的丈量田畝為的是讓重新剖分農業稅,如今則是為了農民享受土地收益。

  

   有了土地收益,最廣大的農民群體才有原始積累,有了統一的社保,是農民獲得公民身份的保障,到時候,廢除戶籍將水到渠成。當農民對自己的土地負責的時候,他們也就擁有了保衛土地、多用農業科技、少用化肥的熱情。當每個經濟人在産權明確的情況下,為自己未來負責時,經濟發展事半功倍。想想當初的包産到戶,難道不是如此嗎?

熱詞:

  • 葉檀:以堅定的土地改革落實中央一號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