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有色金屬産業發展:污染頻發 産業缺乏集中度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3日 09: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月15日,廣西河池宜州市環保部門發現龍江河拉浪水電站內出現死魚現象。後經調查發現,龍江河宜州拉浪碼頭前200米水質重金屬鎘含量超標。該鎘污染事件引發社會輿論對有色金屬産業發展模式的廣泛質疑。近幾年由於有色金屬過度依賴開採、冶煉,以及尾礦處置不利,所引發的污染事件屢屢發生,給我國有色金屬産業健康發展敲響了警鐘。

  對此《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學者認為,目前我國有色金屬領域全球“話語權”的缺失,核心原因在於我國有色金屬産業過渡依賴礦山開採,沒有發現來自再生有色金屬産業的巨大商機,失衡發展的局面,導致我國的有色金屬産業在西南部分省區呈現出污染治理“治亂循環”甚至“只亂不治”、“治標不治本”的形勢,這一局面亟待全面改善。

  內傷:重礦山,輕再生,産業缺乏集中度

  一個全球公認的節能減排觀點是:有色金屬的終端消費,超過一半以上應該依靠再生有色金屬産業,應該只有一半左右依靠從原始礦山中採集提煉。有色金屬行業的專家們認為,我國的産業形態仍然是過度集中于礦山、原始礦料開採,缺乏對再生有色金屬産業的關注度。

  “十一五”期間,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産業迅猛發展,僅2010年一年,全國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産量已達到775萬噸,而這一數字在2000年僅為72萬噸。

  再生有色金屬産業的快速發展,集中表現在廢舊有色金屬進口量的迅速增長。我國再生有色金屬進口量從2001年的370.3萬噸增至2010年的721萬噸。與此同時,根據中國有色金屬[0.09 -1.16%]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統計,2010年全年,我國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産量也達到775萬噸的歷史高位。

  但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眾多專家學者和再生有色金屬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再生有色金屬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仍然存在著不小的隱憂。

  首先是我國廢舊有色金屬回收、拆解及利用環節的標準規範較為薄弱,政策法規體系尚未完善,不利於形成公平的行業競爭環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李士龍認為,由於我國缺少能夠在整個行業內推行並嚴格執行、獎懲並重的政策法規體系,導致整個行業呈現出“規模經濟不出效益”、“環保科技不出效益”、“先進産能吃不飽”等不正常狀態。

  在先進産能吃不飽的情況下,各地普遍存在的游離在政策法規體系外的小企業、作坊卻憑藉其成本低廉,仍能保持現狀、維持落後産能,這部分産能由於受到地方政府的保護,在環境污染、成本低廉等方面,比起規模化、規範化、節能環保的企業來,更有市場競爭優勢。

  其次是再生有色金屬産業缺少足夠的政策扶持,推動“優勝劣汰”的導向效應。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再生金屬分會會長尚福山表示,我國再生金屬産業技術裝備水平不高,金屬回收率偏低。目前我國廢雜金屬收集、拆解、揀選等預處理産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産業,以手工操作為主,全國有逾百萬名工人從事,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很低,“錘子加電鑽”往往是拆解的主要工具。在廢雜金屬的加工利用方面,除了少數企業回收工藝和裝備較先進、有一定生産規模、環保達標、回收率較高之外,絕大多數企業和個體戶均存在設備簡陋、技術落後、燒損大、能耗高、回收率低、污染環境等問題,而且收集的金屬種類混雜,質量不穩定,難以製造高質量産品。

  第三是再生有色金屬産業亟待實現“升級換代”。目前,我國再生金屬行業在綜合能耗、污染物排放、資源回收利用率等關鍵指標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較為明顯。再生銅行業的大部分中小企業仍採用落後的傳統固定式陽極爐;再生鉛行業小企業産能佔50%,大多采用人工拆解廢鉛酸蓄電池,廢鉛酸液隨意傾倒,冶煉工藝及設備落後,鉛膏、鉛柵未實現分類熔煉,帶來極大環境污染隱患。

  “兩條腿走路”才能“標本兼治”

  多位專家學者認為,需要通過建立廢舊有色金屬回收體系、以政策手段支撐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完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建設再生有色金屬信息平臺等措施,儘快推動我國有色金屬産業體系實現礦山開採和再生利用“兩條腿走路”,從而促進産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從制度層面儘快建立覆蓋全國範圍的廢舊有色金屬的回收體系,從而避免我國有色金屬産業過度依靠礦山。

  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産業發展的瓶頸之一是回收體系不健全。去年1月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出臺的《再生有色金屬産業發展推進計劃》提出,加快廢舊有色金屬規範化交易和集中處理,逐步在全國形成覆蓋全社會的再生有色金屬回收利用體系。我國仍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已逐步進入資源循環大週期,大量汽車、家電等機電産品面臨淘汰或報廢,國內廢金屬原料將快速增加。目前,發達國家再生有色金屬産量佔有色金屬總産量平均超過50%。我國差距明顯,再生有色金屬利用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因此,必須不斷加強國內廢舊金屬回收體系的建設,建立規範的廢舊金屬回收體系,完善回收利用網絡,為加快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産業提供堅實的基礎條件。

  不少專家認為《再生有色金屬産業發展推進計劃》的提出,僅僅是從框架層面建設了相關體系,但要真正意義上將這一體系付諸實踐,還需要通過大量細緻入微的工作才能實現,這就要求儘快實現制度層面的“體系設計”。

  二是以政策手段支撐再生有色金屬産業的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要求有色金屬礦山類企業必須具備再生有色金屬回收的能力,再生有色金屬企業也必須“逆向”進軍礦山類企業。

  目前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産業技術工藝水平不高,屬於勞動密集型産業,以手工操作為主,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很低。

  尚福山認為,在未來幾年內,我國再生有色金屬原材料仍將大部分依賴進口,而國際市場上再生金屬原材料的競購也愈發激烈,印度、東南亞國家均為我國的競爭對手。這些國家的勞動力成本較我國低,進口的相關稅收等政策也較為寬鬆,優勢正不斷增加。由於我國勞動者素質較高,企業在現階段仍願意在中國設廠。然而,隨著勞動者工資的逐步上漲,企業付出的成本也將增多。若不將再生有色金屬産業從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向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並重方向轉變,該産業的企業將流向我國周邊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

  近年來,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産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但一些制約行業發展的技術瓶頸還未能解決。今後要力爭在關鍵工藝技術、節能減排技術以及高端産品年研發、生産和應用技術等方面去突破,推動再生金屬産業技術進步和産業升級,加快關鍵技術由“引進”向“消化、吸收、再創新”轉變。積極採用先進實用技術,加快技術改造,淘汰落後、提高工藝裝備水平和産品質量,增加産品品種,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

  三是通過強有力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完善,推動“國家立法”層面的礦山冶煉和再生有色金屬産業發展規範形成。

  近幾年,再生有色金屬産業的相關政策陸續出臺,但相應配套政策體系尚未完善。李士龍認為,儘管已經存在著不少與再生有色金屬産業發展密切相關的由商務部、質監局、工信委頒布的法規,但這些法規還缺少系列性、整體性和連貫性,常常呈現出法規制定的“短板效應”,可互相配套的體系作為支撐。

  專家普遍認為,迫切需要圍繞整個再生有色金屬産業鏈條制定囊括回收、利用、進口、出口、園區建設、環保要求、投融資管理辦法在內的管理辦法,打破長期以來存在的管理方式“條塊分割”,政策扶持“杯水車薪”和“撒胡椒面”的現狀。這樣才能根據整個産業的發展需求,適時調整和制定促進産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並落實到位,提高政策的可行性,推動行業規範有序發展。

  四是通過完善行業協會為核心、質檢、出入境檢驗檢疫、環保、物價、工商等多個部門的力量整合,加快建設“再生有色金屬信息平臺”,實現“多龍注水”的綜合效應。

  導致有色金屬産業普遍面臨環保、社會輿論質疑的核心原因在於,産業本身缺少足夠的監管力度,也缺乏信息公開透明的渠道。有專家呼籲,要實現整個産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應儘快將産業的每一個環節,都置於公眾和相關部門的嚴密監控下,這就需要儘快整合包括質檢、出入境檢驗檢疫、環保、物價、工商、銀行、銀監等多個部門力量,以行業協會為基礎,加快建設再生有色金屬信息技術交流平臺,實現從“多龍管水”向“多龍注水”的深層轉變。

熱詞:

  • 有色金屬礦山
  • 金屬回收率
  • 産業技術進步
  • 污染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