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南寧2月2日電(記者 覃星星)每台彩架由4人肩抬,臺上以數個孩童扮飾某一特定情景的形象造型,每人坐立於特製的手指或佩帶的傘、扇、劍、弓、刀等小道具上,裝配精巧,惟妙惟肖……2日上午,獨具賓陽文化特色的遊彩架民俗活動在2012年廣西賓陽炮龍節上一亮相便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眼球,盡顯民俗魅力。
2日上午,作為2012年賓陽炮龍節的重頭戲之一,賓陽民間文化藝術及文化彩車巡遊活動在賓陽縣文化廣場舉行。許多本地和從外地趕過來的遊客冒雨欣賞遊彩架、踩高蹺、舞獅、舞龍等特色民俗活動。正在文化廣場旁一條街道興致勃勃地觀看彩車巡遊的市民馬富榮告訴記者,今年的巡遊活動非常精彩。“舞龍、舞獅、踩高蹺都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個遊彩架表演,充分體現了我們賓陽的民俗特色。”
賓陽舞炮龍有著近千年的歷史淵源,孕育于宋、元朝,發展、形成于明朝,成熟于清末民國,在震耳欲聾、連綿不絕的鞭炮聲中,人們舉舞著一條條“炮龍”上下騰挪、走街串巷,有“炮聲不停,龍舞不止”之説,直至龍身被鞭炮炸盡。
炮龍節是廣西賓陽縣一帶漢族、壯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綜合性民族民間節慶,包括遊彩架、燈會、舞炮龍等活動。為保護歷史文化,打造炮龍旅遊文化品牌,2007年初,賓陽縣把每年正月十一確定為炮龍節,此前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五屆炮龍節活動。2008年6月,賓陽炮龍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這個節日由過去普通的民俗活動悄然變成一個引人注目的文化旅遊品牌;2010年春節期間,賓陽炮龍隊還走出國門遠赴新加坡進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