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權威訪談
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部署
——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解讀中央1號文件
新華網北京2月1日電(記者董峻、于文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2月1日正式發佈。這份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出臺了一系列農業科技創新的新思路、新政策。對此,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進行了解讀。
傳統生産方式難以為繼,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重大部署
陳萌山説,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業科技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同時,與建設現代農業的新要求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較大,突出表現在“三個不足”:
一是創新成果供給不足。農業科技總體水平還不高,跟蹤式、模倣式,甚至低水平重復式研究還較多,類似雜交水稻、黃淮海綜合治理等重大成果多年少見。我國50%以上的生豬、蛋肉雞、奶牛良種,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種依賴進口。
二是農技推廣服務不足。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還存在許多突出問題。如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不活、經費投入不足、條件建設薄弱、人員素質不高等,推廣能力落後於生産和農民需要。
三是農業人才總量不足。農業科研缺乏領軍人才,基層農技人員年齡老化問題突出。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農村“誰來種地”、“誰來養豬”已成為繞不過的嚴峻問題。
陳萌山表示,從當前和未來發展看,耕地、淡水等資源的剛性約束進一步加劇,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越來越大,依靠大量消耗資源的傳統生産方式推進農業發展已難以為繼;農業勞動力的素質呈結構性下降,用工成本迅速上漲,依靠低成本勞動力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空間逐漸減小。
“我國已到了必須更加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階段,科技進步已成為最重大、最關鍵、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陳萌山説,“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突出強調農業科技創新,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農産品生産保供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在我國農業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把握現代農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部署。”
明確農業科技公共性、基礎性和社會性,給廣大農業科技人員吃了“定心丸”
陳萌山認為,今年中央1號文件關於農業科技創新的新論述很多,新政策很多,其中最受廣大農業科研和農技推廣人員歡迎的政策亮點有兩個:一個是關於農業科技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的“三性”論述,這一論述給廣大農業科技人員吃下了“定心丸”;另一個就是關於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一個銜接、兩個覆蓋”的政策,即鄉鎮農技人員工資待遇要與當地事業單位的平均收入相銜接,明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項目基本覆蓋所有農業縣,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覆蓋全部鄉鎮。
陳萌山説,關於農業科技創新的問題,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明確了農業科技的定位、定性和定向。
在農業科技的定位上,文件指出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農産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堅持科教興農戰略,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這就進一步指明了,我國已到了必須更加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歷史新階段。
在農業科技的定性上,文件強調農業科技具有顯著的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要大幅度增加農業科技投入,保證財政農業科技投入增幅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農業研發投入佔農業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這就進一步明確了在農業科技上,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財政承擔主要責任的基本政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