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蘇州市政府2月1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蘇州市濕地保護條列》將於2月2日的“世界濕地日”正式施行,填補了該市濕地保護法律依據的空白。
《蘇州市濕地保護條列》突出了對湖泊、河流、沼澤、灘塗等自然濕地的重點保護。同時,《條列》還將永久性水稻田等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人工濕地納入了保護範圍,既符合國際《濕地公約》的要求,也較好地體現了蘇州江南“魚米之鄉”的特色,有利於加強基本農田的保護。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物種的基因庫”,它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的生態功能。
蘇州濕地資源豐富,被冠於“江南水鄉”和“魚米之鄉”的美譽。濕地是蘇州一張獨特的地理文化名片,據市農委對全市8公頃以上的自然濕地調查結果顯示,至2009年底,全市自然濕地總面積為268.76千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31.66%,內陸湖泊濕地全省第一。
近年來,蘇州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工作。2009年4月成立了省內首家獨立建制的市級濕地保護機構——蘇州市濕地保護管理站;制定並實施《關於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意見(試行)》,對沿太湖、陽澄湖沿線村開展了公益林、濕地、水源地、水稻田的生態補償;投入了2.35億元,在全市範圍內建設了一批省級以上濕地公園和濕地恢復示範工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