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硬體之殤
11月9日,Google公司董事長施密特現身台灣龜山工業區,與宏碁創始人施振榮來了一場公開的“雙施對談”,遺憾的是施密特隨身拿出來拍照的手機是三星製造。施振榮鄭重回了一句:“台灣是大家的朋友,韓國是大家的敵人。”目前,台灣內存、面板、LED及太陽能等4大産業在與韓國三星和LG的競爭中,虧損嚴重,有媒體甚至稱其為“四大慘業”。
即使三星被稱為“台灣公敵”,HTC依然要向它大量採購性價比更高的面板以及內存配件,這種仰人鼻息的滋味確實不好受。2010年時,HTC有一款採用了三星AMOLED面板的Legend手機,上市後頗受歡迎,但3個月後就面臨面板斷貨的危機,原因很簡單:三星對其實施了總量控制,以防止HTC威脅自己的Galaxy智慧手機。
對很多手機廠商而言,三星有著頗為奇怪的身份,它既是你的上遊供應商,又是你的對手。一些不完全的統計數據可以描述這個資源垂直整合帝國的實力:在有關智慧手機的核心部件中,NAND flash閃存芯片三星佔4成,全球DRAM芯片5成的産能被三星控制,而高品質的面板近8成來自三星。而三星又向中游的手機設計與組裝製造、下游的零售渠道進行了佈局,一條龍下來,幾乎可以控制智慧手機35%~45%的硬體成本。韓國《朝鮮日報》曾笑稱iPhone 4其實是“韓國手機”,僅在2010年,蘋果就向三星採購了74.8億美元的原材料。
但是,蘋果的日子依然過得滋潤,原因在於蘋果擁有著一個異常強大的競爭優勢:運營——這是一門需要在製造、採購和物流等多個交叉領域的融合技藝,而蘋果憑藉龐大的出貨量以及超過800億美元的現金流打造了一個異常封閉的生態系統,從上遊的設計、代工、物流到後端的零售店,它的控制幾乎無處不在。
據稱蘋果在2012年的供應鏈資本開支將增加一倍,達到71億美元,其中24億美元是提供給關鍵供應商的預付款,蘋果由此獲得了大量廉價而優質的零部件,代工廠也會將蘋果産品的生産計劃放在首位。這使得蘋果的iPhone攫取了40%~50%的高利潤,而其他硬體廠商僅能維持在10%~20%,甚至更低。
難堪的情況也就出現了:在2010年6月蘋果iPhone 4上市之時,HTC甚至無法採購到足夠的面板屏幕。
這種雙寡頭的局面如同一把利劍,懸在每個上規模的智慧手機企業頭頂。HTC目前的危機也源於此,儘管它的基本産品面並未出現大問題,但對手的來勢太過兇猛:三星在2011年11月開始發力,一舉拿下了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第一的寶座,而蘋果iPhone 4S則吸引著幾百萬的果粉對著siri助手喊“我愛你”。
“高端市場有著蘋果和三星,低端市場有著華為、中興,夾在中間的手機商如果沒有特色,將生存艱難。”瑞芯微電子副總裁陳鋒認為,儘管大量的互聯網企業正進入手機行業,但目前手機的主流生存模式還是賣硬體,這就要比拼對整個供應鏈的控制能力。
HTC也嘗試過進行硬體層面的整合併購,它曾經花費3億美元收購威盛VIA圖形芯片開發公司S3 Graphics,以3000萬美元獲得美國耳機製造商Beats 51%的股份,但這樣的整合要麼是奔著專利儲備而去,要麼無關痛癢,短期內難以增強其硬體製造及供應鏈整合能力。
更致命的危機在於整個智慧手機産業似乎正在重蹈PC産業的老路,産業分工的明確分層使得手機製造變得異常簡單,此時只有兩條路:要麼具有很強的類蘋果、三星的一體化垂直整合實力,賺取上遊利潤或以軟服務補貼硬體;要麼像華為、中興接受産業分工的現實,比拼成本控制。
“高通的芯片,三星的內存和面板,這些上遊關鍵部件繞不過去,操作系統又是開放的,包括HTC、摩托羅拉等在內就只能持續犧牲自己的利潤率。”水木清華分析師周彥武稱,“小米手機反向證明了手機行業已經沒有門檻,未來智慧手機會跟PC一樣,利潤微薄,現在高利潤的好光景結束了,將來很多人會恨不得早點把這個業務踢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