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際三大主要評級機構之一惠譽評級公司日前宣佈下調意大利、西班牙等五個歐元區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然而市場反應平淡。用意大利政要和一些金融界專業人士的話説,惠譽下調意大利評級的理由“毫無新意”,但其舉動且“耐人尋味”。
人們都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狼來了”説的次數太多就會失效。這多多少少能解釋為何意大利等國的主權信用評級被降,但歐元對美元匯率仍連續第五個交易日攀升,同時意大利十年期債券的收益率當天也降至6%以下的水平。
意大利總理蒙蒂認為,惠譽對意大利降級的理由還是重復另兩大評級機構標普和穆迪的“老調”,説意大利債務如何高,説歐元區“管理赤字”多麼嚴重。多次重復歐元區國家存在的類似問題,無異於反復説“狼來了”。況且,降級前惠譽還預先發出警告。
與惠譽的負面評價相反,國際社會近期普遍認為,意大利改革措施出臺較快,行動也比較有力。意大利央行認為,意大利經濟和銀行業的基本面相對較好,而且正在克服債務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意大利官方雖未對降級表示不滿,但也表明了質疑態度。
表面上看,評級機構此舉可能會促使歐盟加速改革和刺激經濟增長,但一些金融界人士認為,這一行為實際上也可能是在幫倒忙。至少,一般來看,債務國被降級後可能會向國債購買者支付更高的利息,這對重債國而言猶如雪上加霜。
歐洲政策制定者普遍質疑,在歐洲已對重債國採取系列救助行動,併為“減債降赤”出臺了緊縮措施的情況下,三大評級機構仍“頻繁出手”,究竟用意何在?
早在去年12月上旬,奧地利央行行長諾沃特尼就曾指出,標普威脅下調歐元區15國主權信用評級的舉動出於“政治動機”,“明顯有政治背景”。意大利地方檢察院從去年就開始調查三大國際評級機構頻繁出手的用意,尋找這些評級機構“試圖誤導和操縱市場”的證據。
其實,對三大國際評級機構的質疑並非毫無根據。事實證明,三大評級機構在歐洲的連續動作,使歐洲金融市場資金流向發生轉變,而美國通常成為受益方。目前全球市場只要發生某地區被降級,就會看到資金大幅流向美國國債。這一現象以及評級機構的“推手作用”,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思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