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CNTV名家專欄 >

郭田勇:金融改革與風險防範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9日 14: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搜狐博客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1世紀》: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五個堅持”,放在首位的就是“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提出的背景?如何評價近年來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的現狀?

  郭田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是一個真理,金融業是産生於實體經濟的,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有了融資需求,才有了金融業,因此,金融業從一開始就是為實體經濟而生的,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是它本來就應該做的事情,現在強調這個事情不過是正本清源。

  首先,金融危機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創新過度。金融産品衍生層級越來越多,結構越來越複雜,內在風險也越來越高, 且偏離實體經濟越來越遠。高度衍生化的金融産品吞噬了實體經濟,導致大量資金在裏面空轉,風險不斷加大,金融業創新過度出現了劍走偏鋒、脫離實體經濟的自 彈自唱。

  其次,國內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夠。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多年來的一個痼疾,由於正規金融服務能力不足,利率沒有市場化,導致民間領域高利貸氾濫,這説明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上存在很大的短板。

  因此,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既要防止出現創新過度,也要防止在實體經濟某些環節上出現短板,對中國而言,後者更為重要。因此,我們應進一步降低金融機構準入門檻,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從而使其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

  《21世紀》:推進股權多元化,切實打破壟斷,放寬準入,鼓勵、引導和規範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被視為金融對內開放的重要標誌。您認為金融對內開放還有哪些工作需要推動?

  郭田勇:監管機構對民間資本辦銀行一直有擔憂,十多年前我們搞過農村基金會,它是一個集資性機構,最後出 了很多問題。但其實農村基金會是在縣政府、地方政府主導下成立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間資本。而監管機構卻認為這是基層政府自己搞的,並沒有經過監管機構 批准成立,所以一齣事就把棍子打在民間資本辦銀行上,包括民間金融專業能力不足、會不會卷錢逃跑、辦銀行的目的是不是為自己企業搞利益輸送等,都是監管機 構的擔憂。這些擔憂不無道理。但看看西方國家,美國有八千多家銀行,不論大小都是民間資本在做。因此,我們不能戴著有色眼鏡,認為民間資本就幹不好銀行。

  現在一説民間資本辦銀行,通常都是國有資本已經控股,再讓民間資本入點股、分點紅, 對經營決策的參與度非常低。但事實上,願意把金融業當作事業來做的民營企業家是很多的。因此,我們可以村鎮銀行為突破點,村鎮銀行不一定要由銀行發起成 立。在中國,大型國有銀行的發起人是中央政府,中小銀行、地方城商行的發起人是地方政府,倘若只有它們才能辦村鎮銀行,就意味著只有中央、地方政府才能辦 村鎮銀行。

  只有國家和外資才能辦銀行,中國的金融業對內實際上是不開放的,這些年我們講“以開 放促改革”,但“促”的效果並不明顯。近年來商業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如美國銀行是建設銀行的戰略投資者;RBS是中行的戰略投資者,但它們最後都拋售 了,反而是非銀行戰略投資者,如新加坡的淡馬錫不僅沒有拋售,反而增持了國內銀行業的股份,這説明銀行也不一定比其它資本更可靠。

  《21世紀》:當前大型金融機構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中國金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金融國資委”呼之欲出。從金融機構監管的角度來看,如何評價現有的“一行三會”模式?對於“金融國資委”應如何定位其職能?

  郭田勇:只要有金融機構的地方就應當有金融監管,當前基層監管力量特 別是縣級監管力量確實較弱,如縣級銀監局一般只有三五個人員編制,而村鎮銀行、小銀行一般都設到縣、鄉一級,對它們的監管力量可能要弱一些。所以,我想中 國未來能否像美國那樣搞雙線多頭式金融監管,中央一條線,地方一條線。

  現有的金融監管是“一行三會”,“三會”均設在中央,再往下派機構。那麼,在縣一級,對於中小金融機構的監管,能否發揮 地方金融辦的作用,因他們對地方情況更了解,在區域性、中小、小微型金融機構監管上更有優勢。另外,在現有格局下,央行在縣一級的人員比銀監局多得多,可 考慮充實央行的力量,再加上銀監局和縣金融辦的力量,共同把風險網布好。

  中國的管理體制行政色彩較濃,政府對經濟主導作用較強。有人説國有金融機構群龍無首,得建一個國資委統一管理,但我不太同意這種説法。

  首先,現有的國資委管央企,制定政策、發文、管幹部。但大型央企包括中石油、中石化都有自己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因此政府作為持股人管理持股企業,一定要以低調為主。

  這一點中央匯金公司做得就比較好,它也往各大銀行派駐董事,但只是以出資人的名義參 與決策,並不以公司名義給銀行發號施令。以公司化、市場化治理方式行使國有資本出資人職能,這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方向。否則,成立金融國資委,以大股東 名義給工農中建等大銀行制定政策,給予他們優惠,這對其它地方銀行、小銀行也不公平,反而搞亂了遊戲規則。

熱詞:

  • 金融監管
  • 實體經濟
  • 金融産品
  • 金融改革
  • 防範化解
  • 風險防範
  • 21世紀
  • 金融服務
  • 三會
  • 民間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