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春節長假結束,過節期間發了多少紅包成了這兩天最熱門的話題。很多人發現,隨著物價不斷上漲,各地的壓歲錢都水漲船高,坐地起價。幾年前的一二百元,現在基本已拿不出手,部分城市壓歲錢的起步價甚至上浮至500元,年終獎還沒捂熱就要變成壓歲錢,讓70、80後們叫苦不迭,壓力山大。
昨日下午3點在天涯社區重慶論壇發帖的網友“愛的神經”,其發紅包的經歷頗能代表絕大部分市民的感受:“去年收入雖然增加了不少,但物價這麼高,年終獎經不起發紅包喲。包少點吧,面子上過不去;包多點吧,的確是壓力山大。而且紅包也有潛規則,説是500元打底,然後看關係程度,300元一個階梯,哎喲我的神啊!”
在天涯社區重慶論壇,與“愛的神經”有同感的網友不在少數。重慶晚報記者注意到,這些發帖的網友發紅包的“悲慘”經歷驚人地相似,都説自己往年一般是100元甚至50元一個紅包,今年則變成了兩三百,對關係比較好一點的親朋,有時連200元也難以出手。
渝北區王先生
三代都給一個娃娃
起步價漲了兩百元
比起那些壓力山大的70、80後,家住渝北區天江鼎城的王先生這個春節就過得“幸福像花兒一樣”,凈收壓歲錢9000元。
接受重慶晚報記者採訪時,王先生還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説,他家是四代同堂,前三代中除了一個堂弟還在讀高中外,其他都已經成年。所以,今年他只發了幾個紅包出去。
“我女兒是家族中第四代的第一個娃兒,前面三代人都給她錢,去年每個人平均給了娃兒300元,可能是去年物價漲得太猛了,今年春節給娃兒紅包的起步價都是500元,最多的一個還給了2000元。”王先生説,這個春節除去自己送給堂弟和幾個朋友的小孩壓歲錢後,凈收9000元。“節後自己就會給女兒開一個賬戶,把今年她收到的壓歲錢都存起來。”王先生樂呵呵地説。
成華區戴小姐
如果平時關係不錯
還禮比對方多一倍
家住成都成華區建和路6號的戴小姐去年生了小孩,今年“晉陞”為長輩,這個春節她包得最多的是400元的紅包,主要是用於同事、親戚之間的還禮,“如果是關係比較好的,還禮時就要比對方多,往往是雙倍還禮。”戴小姐特別強調。
她告訴重慶晚報記者,有些親戚、朋友不但過節時要給自己小孩發紅包,平時還會常常給孩子買點衣服、食品之類的禮物,一年算下來,給自己孩子的紅包總額往往有七八百甚至上千元。如果過年時對方再給自己孩子一個200元的紅包,自己無論以什麼名義,都一定要還對方400元的紅包,“要不然,人家可能會覺得我很小氣。”
越秀區覃先生
多數紅包一二十元
不會造成經濟負擔
家住越秀區的覃先生是一名藥劑師,工作地點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月均收入在萬元以上,算得上是金領了。不過,這個春節,覃先生給出的壓歲錢才1000多元。但這並不是覃先生小氣。
“對於一般的同事、朋友的小孩,就包個十元、二十元,只有親戚的小孩才會包一個五十或一百元紅包,今年這樣的紅包只發出了三四個,絕大多數紅包都只包了一二十元。”覃先生告訴重慶晚報記者,不光是廣州,臨近的香港地區也大多是這種情況,“我們這邊多數人發壓歲錢只是圖個吉利,是個祝福,一般都不會給自己造成經濟上的負擔。”
別讓壓歲錢
變成人情債
過年收、發壓歲錢本是傳統民俗,如今卻有些變了味兒,有些地方竟然達到500元起坎。原本傳遞長輩關愛的壓歲錢,被附加了太多的人情世故,甚至變成了一種負擔。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感情,不會取決於給不給壓歲錢,或給多給少。如果大家都能保持單純,不把壓歲錢和面子、人情等世俗的東西扯到一起,而是以簡單平和的心態看待這個問題,就像本版所述廣州越秀區的覃先生那樣,自然就不會衍生出那麼多負擔與煩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