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韓國:網絡實名制破産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1日 13: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都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1年3月4日,韓國青瓦臺、外交通商部、國家情報院等國家機構,國民銀行等金融機構和Naver等門戶網站共40個網站遭到了分佈式拒絕服務(DDos)的攻擊。安哲秀(病毒)研究所4日表示,DDos當天上午10時開始對國內40個網站進行了攻擊。

  記者_ 周至美

  就在“密碼危機”在中國互聯網上演的時候,韓國人為安全考慮,打算關上網絡的閘門。

  2011年12月29日,韓國廣播通信委員會向總統李明博提交報告,準備全面限制收集和使用“居民登錄證”(身份證)號碼。這意味著,作為第一個實行網絡實名制國家的韓國,將很可能取消這個已實行五年的措施。

  過去幾年來,韓國網絡實名制從無到有,再至破産邊緣,其經歷可謂曲折。但是,這個初衷為減少網上語言暴力、誹謗以及傳播虛假信息的規定,在韓國專欄作家金宰賢看來,並不是一個好的策略。當看到最近北京對微博的實名管理規定後,他借一個中國朋友關於“韓劇出口”的問題説:“我們限制出口的不應該是韓劇,而應是互聯網實名制。”

  從政府先行到全面強化

  韓國的網絡實名制,可以追溯到大約十年前的金大中執政時期。

  在金大中執政末期的2002年,出現了大面積的“網絡選舉犯罪”。2003年3月28日,信息通信部向新當選的盧武鉉總統建議,首先從政府部門開始網絡實名制,然後逐步推廣到民間。到當年5月,已經有15個政府部門開始實施。這種“政府先行”的做法,與北京微博實名管理從商業網站先行有所不同。

  彼時韓國的實名制還不是完全實名制,而是通過後臺登記身份證號和姓名,前臺則可以使用化名上傳文章,這與北京對微博的實名管理頗為類似。之後,韓國將實名制擴大到門戶網站。韓國還計劃在本國生産的所有電腦上免費安裝殺毒軟體,並推廣“青少年專用電子郵件”制度,類似于中國為青少年安裝“綠壩”,攔截垃圾郵件。

  在2005年6月“狗屎女事件”(一名女子因沒有清理愛犬留在地鐵車廂裏的大便而被人肉搜索,此女重壓下患上精神疾病)後,韓國官方和民間開始關注網絡實名制立法問題。當年9月12日,信息通信部舉行聽證會,要求NAVER(類似中國的百度)、DAUM等大型門戶網站實行有限的實名制。之後,盧武鉉政府發佈和修改《促進信息化基本法》、《信息通信基本保護法》等法規,為網絡實名制提供法律依據。

  其間,韓國實名制的範圍不斷延伸到其他領域,甚至在2005年11月泡菜被查出含有寄生蟲風波後,大邱壽城區決定實施“泡菜實名制”。

  2007年,網絡實名制立法進一步完善。信息通信部當年頒布《促進利用信息通信網及個人信息保護有關法律》修改案,規定35家主要網站實施實名制。如果發現沒有用真實姓名的匿名文章,網站經營者將被處3000萬韓元以下罰款。此舉被普遍認為,標誌著韓國網絡實名制的正式實施。

  2008年對韓國以及網絡實名制來説都是重要的一年。李明博政府與美國簽署的牛肉進口協議引發韓國民眾普遍不滿,並逐漸演變成反政府的“燭光示威”集會,直播該事件的視頻網站逐漸增多,這讓新上任的李明博第一次領教了“網絡參政”的厲害。

  當年的“密涅瓦事件”也直接影響著韓國網絡實名制的進程。從3月開始,韓國一神秘網民使用“密涅瓦”的筆名,頻頻在門戶網站DAUM的Agora論壇板塊(相當於中國的天涯論壇)發佈有關經濟走勢的帖子。他因先後準確“預言”雷曼兄弟倒閉和韓元急劇貶值的消息而名聲大噪。一時間,這個預言家被封為“網絡經濟總統”,甚至有網友建議由他來取代韓國財長姜萬洙。韓國政府再次體會到網民的威力。此時,民眾對於實名制也逐漸持支持意見。2008年,韓國官方曾委託蓋洛普對全國3000名成人做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9.8%的國民認為網絡實名制實施有必要。

  如果説“牛肉風波”和“密涅瓦事件”讓韓國政府意識到網民的重要性,那麼崔真實自殺事件,則更堅定了韓國政府實施網絡實名制的決心。當年10月2日淩晨,年僅40歲的藝人崔真實在籌拍《我人生中最後的緋聞》第二部期間,在浴室用繃帶自縊身亡。警方調查顯示:崔真實死於網上流傳的一則有關高利貸的謠言。此後,兩名女粉絲和藝人相繼自殺。

  崔真實自殺的微妙之處在於,它在某種程度上讓韓國的網絡實名制更加師出有名,韓國大國家黨決定借此建立處罰網絡人身攻擊的法律,準備新增“名譽損害罪”和“網絡侮辱罪”,即使沒有被害者的起訴,也可進行調查。此即為所謂的“崔真實法”。

  水軍與五毛

  儘管韓國網絡實名制風風火火地展開,但其實它並未能阻止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就在“崔真實法”出臺前後,韓國網絡上便出現了一股“造謠、辟謠”之風。

  據《東亞日報》報道,在當年的“燭光示威”中,類似于“李明博是老鼠”等言論在網絡上不斷出現,一些網民還組織“水軍”參與“燭光示威”。“彈劾李明博全民運動總部”雇用了幾十名“夜貓子通信員”,主要任務是撥打抗議和騷擾電話,並在網絡上傳播該網站的宣傳數據。

  當“水軍”發帖的時候,為政府説話的一方則被當做羞辱的對象。一些大網站按照有關法令刪除有關李明博的謠言文章時,“夜貓子”們反駁道:“網絡也配合政權的口味走嗎?”

  除了水軍,一些網民也自發行動起來,發起正面宣傳的網絡活動,出現了類似“自帶乾糧的五毛”組織。韓國建國大學國際學部閔丙哲教授號召學生“善意回帖”,為給這項運動助威,他還將“善意回帖運動”擴大到中國。2009年,即有30萬韓國人參加該“運動”。

  持續不斷的網絡謠言,更給予了政府管制網絡的理由。高麗大學法學系教授張永洙指出:“像侮辱法官一樣,網民無法制止自己的行為,政府就有了設立網絡侮辱罪的依據。”

  不過,實名制在抑制網絡誹謗和謠言方面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2010年4月,首爾大學一位教授發表《對互聯網實名制的實證研究》稱,該制度實施後誹謗跟帖數量從13.9 % 減少到12.2 % ,僅降低1.7個百分點。

  這樣的數據無疑是對網絡實名制“抑制謠言和誹謗的初衷”的有力質疑。除了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沒有得到改進之外,韓國網絡實名制還經常遭到“鉗制言論自由”的抨擊。

  2010年1月,韓國民間團體“參與連帶”向“憲法裁判所”提出對互聯網實名制的憲法訴願,稱該制度侵害互聯網用戶的匿名錶達自由、互聯網言論自由及隱私權。其間,也有其他人權機構和NGO組織以言論自由為由反對網絡實名制,但最終未能阻擋實名制的進程。

  2007年8月底到首爾讀博的高明(化名),正好趕上網絡實名制實施。從北大哲學系畢業的她,本來就不太喜歡在網上留言,因為實名制,她更是決定“從來不在網上發表個人立場”。

  韓國記者李成賢並不贊成網絡實名制,在他看來,強制性要求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網站的留言相對比較文明,但美國並沒有要求實名制。”

  韓國的網絡十分發達,為什麼要實行網絡實名制?

  “很多網民認為,這項政策的推出是政治博弈的結果,韓國執政黨大國家黨是為了控制網上輿論。”韓國專欄作家金宰賢説。

  這個説法,與李成賢的分析比較一致。他認為,這和韓國的上層權力機構有關,韓國總統的權力非常大,而且總統所屬的大國家黨在內閣中佔有巨大優勢,反對黨的聲音非常小。而韓國的網絡實名制正是在大國家黨執政時期得到了極大強化。

  而在外界看來,如中國媒體人士安替認為,實名制真正的誘惑是:打通虛擬治理和地上政府管理,讓政府擁有虛擬世界的絕對權威,或者讓網站擁有地上的政府權力。

  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在韓國信息通信部信息倫理部門負責人金鐘浩有另一番解讀,韓國推行網絡實名制的真正目的並不在於管理,而在於樹立起了網民的責任和自律意識。這一點,在中國工作的韓國人李鐘臺(音)比較贊同。今年62歲的他,認為實名制有助於青少年的健康,增強網上留言的“責任心”,也有助於消除謠言。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和傳播學教授展江認為,在能保證言論自由和民眾不受恐懼威脅的情況下,實名制有其實行的理由,但還需要技術條件。事實證明,對實名制的最大考驗還是來自公眾的信息安全,不斷涌現的公眾信息泄密事件一步步考驗著韓國網民的神經。

  個人信息洩露事件並非第一次發生。2005年1月,一份網羅99名韓國一線明星隱私的“X檔案”在網上迅速傳播;2007年8月,一家電信公司盜用顧客資料的情況多達730萬件,佔韓國當年1444萬網民的一半以上;當年9月,甚至有人通過網絡盜用盧武鉉的名義申請大選選舉人。

  實施網絡實名制以後,韓國主要網站成為了黑客們的主要攻擊對象。一旦網站被攻破,施行實名制的網站顯然比匿名制的網站更令人不安。2008年針對eBay韓國子網站的黑客攻擊,導致1800余萬網民真實資料洩露。

  但讓韓國人意料不到的是,更大泄密在後來出現。2011年7月,實名制社交網站“賽我網”和NATE網被黑客攻擊,3500萬用戶的個人真實詳盡信息被洩露。這等於説,95%的韓國網民、70%韓國人的身份資料已經外泄。“(韓國互聯網用戶資料外泄)這樣的悲劇,完全是希望打通虛擬和真實兩個世界聯絡的網絡實名制導致的。”媒體人士安替評價説。

  正是這一事件,讓韓國不得不重新考慮網絡實名制政策,而公眾信息大規模洩露,也成為壓垮韓國網絡實名制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1年8月11日,為了防止個人信息洩露事件的再度發生,韓國行政安全部提出並達成了分階段廢除“互聯網實名制”的協議,後來媒體更正報道稱,因為遭到主管部門韓國廣播通信委員會的反對,行政安全部撤回了該方案。就在“擬廢除”的考慮中,黑客又在2011年11月下旬出動了,這次韓國的一家遊戲公司中招,1320萬遊戲玩家信息被洩露。

  對韓國政府來説,不得不考慮網絡實名制的安全隱患了。2011年12月29日,韓國廣播通信委員會向李明博提交報告,從2012年起,日均訪問者超過1萬名的網站全面限制收集和使用“居民登錄證”(身份證)號碼,2013年將其範圍擴大到所有網站。

  作為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推行網絡實名制,同時也是第一個宣佈要廢除該項政策的國家,韓國為其他試圖推行網絡實名制的國家提供了一個有力借鑒。或許,正如《紐約時報》《Naming Names on the Internet》一文中所説—實名制是一個噁心的政策,只消“隱私威脅”這一個理由就足夠了。

  (參考資料:韓國《朝鮮日報》《中央日報》《東亞日報》2002年—2011年的報道,另參考新華社和《環球時報》的報道。)

熱詞:

  • 網絡實名制
  • 韓國網絡
  • 天涯論壇
  • Agora
  • 網絡謠言
  • 網絡暴力
  • 韓國網民
  • 網絡活動
  • 韓國總統
  • 韓國民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