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勞動人口比重十年來首次下降 人口紅利消退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9日 1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數據證明,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消退。

  國家統計局網站昨日發佈的《2011年我國人口總量及結構變化情況》顯示,2011年,中國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比重自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

  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實教授昨日向早報記者表示,在學界,相對於前幾年有大量的勞動力存在,大家都認為人口紅利將要消失,但完全消失還要等到幾年以後。人口紅利消失的前提取決於現有制度是否變化,如對中國的退休制度進行改革,人口紅利就能多持續幾年。

  城鎮化與市民化

  國家統計局在報告中指出,“由於生育持續保持較低水平和老齡化速度加快,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2011年為74.4%,比上年微降0.10個百分點。儘管未來幾年會有小幅波動,但對勞動力供給問題需要給予更多關注。”

  國家統計局2011年的全國人口年度抽樣數據還顯示,2011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為13.47億人,比上年末增加644萬人。其中,2011年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達到51.27%,比上年上升1.32個百分點。

  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實教授昨日向早報記者表示,應該注意的是,現在的城鎮居民統計中包括一部分農民工。他指出,很多勞動力居住在農村,從事農業,理所當然被劃分為農村人口,但以後出去到城市打工,根據戶籍制度,還是農村人口。但根據居住地原則,已是城鎮居民,這在統計上往往反映不出來。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任遠也認為,從城鎮居民統計中包括大量居住在城市的農民工角度而言,城鎮化比例有點虛高。不過,任遠更願意用“城市化不徹底”來形容現在的城鎮化比例。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則提醒到,人口結構的轉變也會帶來許多新的挑戰。其中之一是城鎮就業壓力將進一步加大;二是農民進入城市後,城市各方面資源供給包括生活資料、水、電、交通等都會進一步增加壓力。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城鎮化,還應是市民化。”李實稱,市民化需要很多政策的配套,如推進改革戶籍制度;實行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城市社會保障實現廣覆蓋,不以他的身份而有所差別;消除收入歧視等等,要做的工作很多。

  人口紅利還能有幾年

  有觀點認為,勞動力比重下降意味著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消耗殆盡,中國必須加快制度性改革,以“改革紅利”替代行將消失的“人口紅利”。

  不過,李實昨日指出,人口紅利取決於勞動力所能贍養的人口的比例。現在的老齡化過程有兩個成因:一是老齡人口不斷增加,二是出生率本身的下降。由於屬於兒童或青少年的人口比例也在降低,勞動力的總量還沒有降低。目前,勞動力所佔的比重並沒有減少。人口紅利可能還會持續幾年。

  李實指出,針對老齡化的問題,實際上可以適當調整就業政策。中國的退休年齡基本是最低的,這在其他國家是不可想象的。現有的健康條件是能延後退休年齡的。“如果把工作年限再往後推三五年的話,人口紅利就有了。”

  在李實看來,完全可以採取一個更加靈活的退休制度,比如延遲到65歲甚至延遲到70歲,關鍵要在退休金的建設上建立一個激勵制度,讓他去做出選擇。

  蘇海南向早報記者表示,人口紅利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能幹活的人要多,同時要有活幹。中國現在雖然出現了局部用工荒,但整體上看勞動力仍然供過於求,同時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去年還能達到9.2%,預計“十二五”期間保持8%增幅的可能性問題不大,今後十年還可能保持一個穩定的增長。結合這兩方面,一是能幹活的人多,二是可幹的活也不少,因此,中國的人口紅利還將保持一個較長時間。

熱詞:

  • 人口紅利
  • 勞動年齡人口
  • 勞動人口
  • 人口總量
  • 比重下降
  • 中國的人口
  • 市民化
  • 北京師範大學
  • 任遠
  • 城鎮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