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家統計局從2000年起一直在發佈農村居民的基尼系數,但城鎮居民的基尼系數卻沒有發佈。由於基尼系數與社會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密切相關,因此它備受關注。對此,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17日解釋説,由於高收入階層的真實收入信息難以獲取,導致依據目前城鎮住戶調查計算出來的城鎮居民基尼系數偏低,所以這項數據沒有發佈。(《京華時報》1月18日)
據此番公佈的數據,2011年中國農村居民的基尼系數是0.3897,處於聯合國規定的“收入相對合理”(0.3~0.4)區間,如果不看前提條件,實在可喜可賀。可事實上,這只能表明農村居民的基本現狀,而歷來為公眾高度關注的城鄉差距問題並沒有得到任何體現。這個數據無法真實反映各階層間的收入對比情況,也難以為科學決策提供準確的事實依據。
對此,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的解釋是,“由於高收入階層的真實收入信息難以獲取”。看來,農民收入數據的獲取相對容易,那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樣強烈的反差呢?
農民收入數據之所以容易獲取,是因為過程很“陽光”。無論是那些“做一天才有一天”的數億外出務工者,還是在家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通過相關途徑獲取其收入信息,或者按市場價格測算其收入狀況,都不太困難。
相比之下,高收入階層中雖包含社會精英階層,包括公職人員,雖然許多政策規定出自這些階層,雖然他們最應該承擔道義責任,但要想弄清楚他們的實際收入狀況,卻很困難。表面看,許多人的正常收入(如工資單)並不出色,實際上,他們可能獲取了大量“灰色收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和他的研究團隊就曾推算,2008年全國城鄉居民的“灰色收入”高達5.4萬億元,主要與這些現象密切相關:錢權交易,以權謀私;公共投資與腐敗;土地收益的分配以及其他壟斷利益的分配。
此外,龐大的公權群體享受的交通、住房、醫療、教育等“體制紅利”也相當驚人,儘管這些“待遇”大都並非以貨幣形式發放到個人手中,但會大大減輕個人開支,反過來也必定會加大公共開支。如果考慮到公共開支的特點,最終埋單者必定是廣大納稅人,其中也必定包括那些很少享受“體制紅利”的農民群體。從這兩方面來看,要想準確統計高收入階層的真實收入狀況,僅靠統計部門顯然力不從心。
基尼系數的殘缺,不是説統計部門一點責任沒有,因為真實地反映客觀事實,統計部門責無旁貸。但是,在統計部門立足科學與學術要求,努力改進統計辦法的同時,社會監督機制必須同步發力,讓那些隱性收入顯性化,清理並杜絕那些不合理特別是違反政策規定的收入,唯此,才可以為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創造誠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