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申城的冬天,時不時出現霧濛濛的天;申城的居民,越來越關注PM10、PM2.5……這些,都與城市空氣質量有關。保護生態環境,減少空氣污染。上海,有何應對之策?記者今天從市綠化市容局獲悉,經16年堅持不懈努力建設,沿外環線外側環中心城區一條全長98公里、寬逾500米、總面積達3000公頃的環城綠帶已初見雛形。它像一根“綠色項鏈”美化城市容顏,又似一道“綠色屏障”護衛城市環境。據專家測算,上海環城綠帶生態系統具有的7項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有望達到每年8.99億元。其中,調節溫濕度和凈化大氣環境是最主要的兩項,價值合計佔63%。
市綠化市容局今天透露,到“十二五”末,上海環城綠帶將基本建成,屆時環城綠帶形成的“綠色屏障”面積將佔中心城區面積一成左右,凈化大氣環境的生態效應將更為明顯。
上海的綠化系統,包括環、楔、廊、園等多種形式。“環”,指的就是環城綠帶,在整個綠化系統建設中佔據首要位置。1995年,上海環城綠帶建設啟動,當時提出的目標是用20年時間在外環線外側建設寬度至少500米環整個市區的大型綠化帶,從根本上改變上海生態環境。
記者從綠帶建設指揮部了解到,上海環城綠帶由100米寬的純林帶和400米寬的綠帶組成,如同一條綠意蔥蔥的“長藤”,其中純林帶人為干擾較少,為構建動植物生態群落創造適宜的環境;400米綠帶內,建有苗圃、花圃以及紀念林地和休閒農業等大型休憩綠地,有望成為市民休閒郊游的“環城郊野公園”。
除了林帶、綠帶建設,上海環城綠帶還規劃建設了十幾個以森林公園、文化旅游、體育休閒等為主題的大型公園,就像是在“長藤”上結出的大“瓜”。比如市民熟悉的濱江森林公園、顧村公園、閔行體育公園、文化公園,都是“長藤”上有名的“大瓜”,總面積達到900公頃。而華夏公園、金海公園、高東生態園、申江路生態園等等,將是“長藤”上結出的綠色新“瓜”,供市民休憩。“十二五”期間,環城綠帶長寧區天山路周邊,還將沿外環線建設一座中型郊野公園。
為增強環城綠帶凈化大氣環境的生態作用,近年來,上海綠化部門在環城綠帶建設中不斷探索林地植物群落配置,力求將環城綠帶建成最接近自然森林的“次生林”,以達到最大的生態功能。比如,在環城綠帶建設中,堅持上有高大喬木、中有灌木、下有地被的“複合”空間,常綠樹種、落葉樹種比例達到1:1,大力推廣種植香樟、女貞、白玉蘭、欒樹、無患子、苦楝、楓楊、臭椿等凈化大氣功能強大的闊葉樹種。有着健康樹之稱的紅豆杉也在近年被引種到環城綠帶普陀段中,有關專家正評估其在環城綠帶的生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