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奇石收藏不可盲目跟風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10: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國網-遼寧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古代,有“相馬”一技,即通過觀察馬匹的體形外貌來判定馬的優劣、推測判斷馬的工作能力。

  雖然伯樂相馬的成語故事至今還在流傳,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相馬”人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記者最近在採訪中了解到,與“相馬”人相似,在我們的身邊悄然興起了另類“伯樂”“相石”人,他們利用專業知識品鑒石頭,由此判定石頭的等級標準。這些人對觀賞石有深入的研究,經常活躍于觀賞石市場中,或受人之托或自己尋找良石。他們還經常組織舉辦觀賞石沙龍,與石友交流、研討賞石文化。

  隨著觀賞石收藏不斷升溫,“相石”群體還在不斷擴大,並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成為了一個獨特的文化經濟現象。那麼,“相石”人是怎樣品鑒石頭的?市場需求如何?他們的出現將給賞石文化與觀賞石市場的發展帶來哪些影響?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採訪。

  ●據統計,目前我省收藏或買賣觀賞石的人數已達20萬左右。而這個人群數量,在10年前是2000多人;在20年前是200多人。如今觀賞石收藏升溫可見一斑。

  ●據調查,目前在市場上,由於觀賞石身價總體飆升,假石頭也開始時有所見,致使觀賞石市場魚龍混雜。由此,科學估價、辨別真偽、傳播文化,催生了專業觀賞石鑒賞師,且數量在不斷增多。

  新現象:“相石”興起

  1月5日下午,瀋陽市和平區。馬光在他的“慧石館”裏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剛剛幫一位朋友選購了4塊靈璧石,他從來沒有"玩"過石頭,這次他新建的私人會所要買些石頭裝飾,就找到了我。”馬光對記者説。

  他進一步解釋説:“這位朋友的會所裏已經安裝了紅木傢具,為了和這種裝修風格相稱,我便幫他選了高貴、顏色較深的靈璧石。 ”

  馬光就是人們所説的“相石”者之一。經常受人之托幫助鑒定石頭真偽、評估石頭市價,活躍于觀賞石市場。

  就在記者採訪的前一天,一位安徽老鄉也找到他,請他幫忙 “相石”。 “那塊石頭是在一次展會上買的,重250公斤左右,花了1萬多元錢。雖然石頭的顏色挺黑、聲音挺好、表面挺光滑,但是經過仔細鑒別,我發現那塊石頭並不是原石,而是加入了人為的因素,可惜那塊石頭就不是天然的藝術品了,失去了原生的奇石的價值,而只能稱為工藝品了。 ”

  馬光是中國靈璧石研究院瀋陽分院院長、遼寧省靈璧石專業委員會會長。他的手裏還有一個證書:靈璧石鑒賞師。

  他告訴記者,這個證書是從中國靈璧石研究院獲得的,目前在瀋陽,擁有這個證書的人寥寥無幾。

  馬光的老家在安徽省靈璧縣漁溝鎮,那裏是靈璧石的産地中心。靈璧石在我國古代四大名石中居首,宋代杜綰所作的《雲林石譜》將它列為116種奇石之首,其造型豐富,音質奇妙,名聲斐然。

  馬光從小喜歡靈璧石,1999年底他在瀋陽工作時便開始研究、收藏並經營靈璧石。後來乾脆辭職專門做起了靈璧石收藏與經營。

  他與別的經營商不同,他選擇的經營路線是靈璧石從開採到整理、配座都是自己的團隊在做,他説這樣就省去二手商的加價,不僅進價便宜,而且能夠挑選到更多品相、質量俱佳的石頭。

  記者在他的“慧石館”裏看到,有大量優質、品相上乘的安徽靈璧石,他給它們起了非常文雅的名字,如“壯志淩雲”、“麒麟”、“雛鳳淩空”等。

  2009年的12月,馬光成立了瀋陽市青年聯合會品茗賞石沙龍,經常組織“石友”聚會,來這裡交流、談論賞石文化。

  他説,中國的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具有獨特的魅力,這一文化還需要傳播。

  記者採訪得知,像馬光這樣品鑒石頭的“相石”人並非個別。隨著觀賞石收藏不斷升溫,“相石”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個小群體。

  2009年,瀋陽東方美術館館長王亮經過學習、考核,成為了一名職業藝術品鑒定師。

  王亮收藏石頭有10多年的光景了。他回憶説,最初喜歡上石頭,是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去吉林、黑龍江的林區寫生,在那裏他看到了許多形態各異的松花石,特別喜歡,慢慢地就開始收藏並研究石頭了。他曾寫過一篇《松花石記》,表達了對松花石的喜愛之情。

  他喜歡石頭,現在他的收藏品僅擺在東方美術館裏的就有2000多塊,形態各異,顏色多樣。其中有一塊碩大的石頭做了茶臺,王亮給它取了個名字,叫“聚仙臺”。他經常和石友聚在這裡,邊喝茶邊把玩、欣賞石頭。“現在這塊石頭已經有人出價200多萬元了。 ”

  他説:“我是由喜好收藏到鑒賞的。 ”

  由於是國家職業藝術品鑒定師,經常有朋友請王亮幫忙去“相”石頭。

  在瀋陽,他認識的石友有100多人,從二十幾歲到七八十歲。他説:“現在喜歡石頭的人越來越多了,奇石資源卻越來越少了,所以品鑒就很重要了。”

  新動向:我省20萬人從事奇石收藏

  馬光説:“在靈璧石的産地安徽,"相石"已經形成了非常專業的隊伍,按市場價格收費了。 ”

  雖然目前在遼寧還沒有形成這樣專業的隊伍,“相石”還只是在民間私下進行,但在他看來,“隨著觀賞石收藏不斷升溫,人們對品鑒會更加關注,觀賞石鑒賞師也將會逐漸走俏。 ”

  馬光曾經有個大致的統計,目前在我省,靈璧石收藏價格在300萬元以上的能有100多人,“作為一種投資方式,目前一些經濟實力不強的百姓也加入了這一隊伍。 ”

  “據保守估計,遼寧省靈璧石每年的交易額至少有上億元。 ”

  遼寧省園林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張文元是一位藏石愛好者,他家裏收藏的石頭有十幾塊,都是靈璧石中的精品,此外,他還收藏了廣西來賓石、江蘇的棲霞石。“這是青山挂雪,是雪花靈璧石;這是磬石,特別滄桑……”他向記者一一介紹。

  他説,像他這種收藏規模,在遼寧有很多人。

  瀋陽市一家企業老總王寶華對記者説,他的藏石能有上千萬元了。“我收藏奇石10多年了,每年都開車去靈璧縣看奇石展,尋找好的石頭,今年又去了廣西柳州奇石展,挑選到了幾塊好石頭。 ”

  遼寧省觀賞石協會副會長趙永順向記者介紹説:“中國觀賞石興起于唐代。從1980年開始又興起收藏熱,近些年來逐漸升溫,我省藏石與賞石人成倍增長,已經躍升為收藏界的一個大群體。 ”

  據統計,目前在我省,收藏或買賣觀賞石的人數已達20萬人左右。而這個人群數量,在10年前是2000多人;在20年前是200多人。觀賞石收藏升溫可見一斑。

  趙永順説:“遼寧的觀賞石市場潛力很大。”遼寧本身就有很好的經濟基礎,個人財富不斷增多,有能力“玩”石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追溯瀋陽人收藏石頭的歷史,趙永順記得很清楚。他回憶説,瀋陽人收藏石頭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

  1991年,在八一公園的花鳥市場,靈璧縣的人拉著一卡車靈璧石來賣,當時很多人奇怪:石頭還能賣錢?

  其中有位鄭老師花了6000元錢買下了一卡車的石頭,隨後在南湖古玩市場旁邊賣了起來。

  趙永順是1999年開始 “玩”石頭的,正好和鄭老師家住對門,因為當時特別喜歡石頭,便拜鄭老師為師,學起了賞石文化。

  在趙永順看來,石頭是發現的藝術,作為一種天然的藝術品,它有別於其他收藏品。奇石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不是一般的工藝品,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對奇石的鑒賞由於每個人的學識、素養不同,看法也不盡相同。收藏奇石要善於發現美。

  石價暴漲:一塊石頭2年漲了10倍

  如今,一些人在賞玩奇石之餘,也將其作為收藏投資的一個門類。賞石既是一種文化現象,也成為了一种經濟現象。

  在瀋陽北市場花魚古玩城的一家奇石經銷店,店主告訴記者:“我們店經銷緬甸樹化玉,以前進一次貨要半年左右才能賣完,但現在一次進50多塊緬甸樹化玉,一個星期就賣完了。 ”

  有人用“瘋狂”二字來形容目前奇石市場奇石價格的暴漲。

  2008年,台灣七彩玉在大陸的第一個辦事處落戶瀋陽,趙永順成為了辦事處的總代理。他説:“由於奇石的資源量越來越少了,以及收藏者越來越多,奇石價格飆升,從我們的進貨價格就能看出來,3年來已經漲了3倍左右。 ”

  在趙永順的奇石經銷店裏,最貴的一塊石頭賣到了1000多萬元,他説:“7年前,我花了15萬元錢買到了這塊石頭。 ”

  而對於奇石價格的暴漲,王亮深有感觸,他指著一塊大棗形狀與顏色的石頭給記者看:“這是2008年我去新疆在賣戈壁石的市場上買的,當時2元錢一塊,那年的年底就有人出1.5萬元買它,現在這塊石頭能賣到5萬元了。但我不想賣,我喜歡它。 ”

  4年前,他花了40多萬元買的石桌,如今也漲到了200多萬元。 “還有這塊石頭,當時價格是2.7萬元,現在30萬元了,僅兩年多的時間就漲了10倍多了。 ”

  據業內人士講,這幾年靈璧石的價格漲幅也很大,“2001年,在瀋陽,花20萬元能收一小卡車貨,但現在20萬元可能只能買到一塊石頭了。 ”

  專家提醒

  奇石收藏投資不可盲目跟風

  馬光説,他認識的一位朋友,家裏買了100多萬元錢的石頭,雖然每塊石頭外觀看上去都很美,但大部分是假的,經過了人工的修飾,已經破壞了其原生的狀態。

  他説:“靈璧石只有自然、原生態才有價值,但現在的石頭有很多作假了,比如上顏色、切底、粘貼等。 ”

  與其他熱門收藏一樣,奇石收藏也存在著造假作偽現象。造假者常常對自然形成的石頭采用切割打磨拋光、鑽孔鑲嵌、燒烤涂油等手法,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專家提醒説,近年來,隨著收藏熱興起,奇石收藏愛好者和消費者越來越多了。但由於目前的奇石市場還欠缺足夠的規範性,藏石在為消費者開闢投資新途徑的同時,也不免會催生一些盲目投資的行為,因此,理性、科學地賞石在這一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消費者切忌盲目跟風。

  據業內人士講,目前奇石作假主要有造型作假、石膚紋理作假和顏色作假等情況。偽造者刻意模倣天然奇石的特徵,對其進行人工處理,通過改變石頭的形狀和顏色來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造型作假一般有局部改形、整體改形、背後粘接造型幾種。

  有些石頭因此完全改變了原石形態,有些石頭的主要觀賞面則進行了裁減。而粘接的做法是利用紋色相近的兩塊甚至更多的石頭黏合在一起,純屬無中生有的“創造”。石膚紋理造假是為了讓石頭更美觀,生造出了一些紋理,還有一些是在原有基礎上將其加深。改色通常是將灰色的石頭塗抹為黑色,使其身價更高。

  那麼什麼樣的石頭才算好石頭呢?

  專家介紹説,評價奇石的收藏價值可從形、色、質、紋四個方面入手。“形”是指石形完整,多姿多態,風情萬種。“色”,以色艷為上品。“質”,以堅為要,以硬為妙,手感潤滑細膩為上。“紋”,圖紋清晰,質紋流暢,線條柔和。

  奇石的珍貴就在於體現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所以奇石的收藏非常講究“天然”、原生態,切忌人工修飾。

  記者還了解到,為了推動觀賞石市場良性發展,目前在安徽省宿州市,已經相繼成立了“宿州市賞石學會”、“靈璧石專家委員會”、“宿州中國靈璧石研究院”、“靈璧石鑒定評估委員會”等機構。

  延伸閱讀

  歷史上的四大名石

  奇石,又稱觀賞石,一般指大自然天然形成的,石形獨特,紋理圖案優美,具有一定收藏和藝術價值的石品。在歷史上,出現了“四大名石”的美譽。

  靈璧石:産於安徽省靈璧縣。靈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奇石天然神韻,叩之有聲,清帝乾隆禦封其為“天下第一石”。磬石為靈璧獨有,色如墨玉,敲擊可發出美妙的聲音,俗稱 “八音石”,4000年前,古人即以之製作磬石編鐘。磬石工藝品和大理石板材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英石:源於廣東省英德市區東北面25公里的英山山脈,故謂“英石”。英石具有悠久的開採和玩賞歷史,遠在宋代的《雲林石譜》就有相關記載。英石是石灰岩經過千百年風化、沉積形成,玲瓏剔透、紋理錯落,具有“瘦、皺、漏、透”的特點。

  昆石:産于江蘇省水鄉昆山。開採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歷來被視為藝術觀賞品。有數十個品種,有比黃金貴10倍的荷葉皺,有形如蟻巢的螞蟻峰,有薄如雞骨的雞骨峰,有結晶如雪的雪花峰,有形如核桃的核桃峰,有形狀如梅的楊梅峰,還有海蜇峰、水晶楊梅、鳥屎峰等。

  太湖石:因産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産于環繞太湖的蘇州洞庭西山、宜興一帶的石灰岩。太湖石屬於石灰岩,多為灰色,少見白色、黑色。石灰岩長期經受波浪的衝擊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在漫長的歲月裏,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細琢、曲折圓潤的太湖石。 本報記者/徐曉敬

熱詞:

  • 奇石收藏
  • 樹化玉
  • 膚紋
  • 八音石
  • 1980年
  • 靈璧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