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前天,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朗潤圓桌會上説,下一個20年,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會陷入“新常態”,即高失業、低投資回報的經濟局面,而中國則將依靠較大的政策操作空間實現每年平均8%的經濟增速,投資將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林毅夫對中國經濟一向樂觀,他在此次會議上,再次重申他對中國經濟的看好,提出中國在2030年有望成長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未來20年將保持8%的經濟增速,中國人均收入將達到美國的50%左右。
不過,他認為下一個20年中國將面臨較差的外部環境。由於結構性調整空間不足,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難以找到解決經濟危機的有效辦法,“超越凱恩斯主義”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受此影響,中國出口增長將放緩;但由於中國內部有較大的反週期政策操作空間,林毅夫認為中國仍將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速。
在投資為主和消費為主的路徑選擇上,林毅夫認為還是應該以投資為主,因為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要實現産業和技術的升級,必須以不斷增加的投資為載體。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已經躋身中上等收入的國家行列。林毅夫認為,中國剛剛邁進這個行列,産業升級的空間還很大,可以充分發揮後發優勢。此外,在基礎設施投資領域,中國雖然已經在高速鐵路、房地産方面有過一段投資熱潮,但由於中國正處於快速城市化的進程,基礎設施投資的空間還會增長。
林毅夫表示,消費需求在未來20年也會出現較大增長,但還不足以支撐8%的經濟增長速度。他説,中國的確需要增加消費,但增加消費不能用拔苗助長的方式,而應該在改善初次分配關繫上著力,消除各種扭曲。如果初次分配能夠向有利於中小企業和中低收入家庭的方向發展,結構性扭曲能夠改善的話,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就會改善,消費就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