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體改猛將郭樹清:長期修煉出的改革基因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6日 11: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記者 李聰

    10年間,中國股市的指數終點回到起點。2011年12月30日,上證綜指報2199.42點,年跌幅超20%。在“反思、重構”的呼聲中,“體改委宿將”郭樹清履新證監會。

    2011年10月29日“三會”換屆以來,最受公眾關注的官員非郭樹清莫屬。按照上海金融辦主任方星海的説法,一行三會四位官員,最難做的是證監會主席。“因為唯獨證監會搞不好會讓普通老百姓虧錢,同時又要保證股票市場資本配置的有效性,這很不容易做到。”

    郭樹清現年55歲,與前任證監會主席尚福林相比,整整小五歲。“郭青年才俊出身,心氣很高,是想要做出一番事情來的。”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郭樹清以學者型官員著稱,他以及“體改係”同道周小川、樓繼偉、李劍閣等人被稱為“整體協調改革論者”,也是制度經濟學的推崇者。

    “改革派”執掌證監會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説,想象空間巨大。

    改革基因

    “郭樹清屬於積極穩健派,很善於從宏觀角度思考問題。”原國家體改委經濟體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長鄒東濤如此評價郭樹清。

    郭樹清曾于1998年之前在國家計委、國家體改委工作十餘年,擔任體改委秘書長等重要職務,積累下了大量的宏觀管理經驗。

    據鄒東濤回憶,其時郭樹清主持起草一年一度的《國務院改革工作重點和要點》,這是由國務院委託體改委做的,涉及多個部門以及人員的重要報告,“這需要識別和平衡各方面的改革權重,操作起來十分複雜。”

    而這只是郭樹清所負責的重要工作之一。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同樣出身於體改委,並與郭樹清合作多年,他們曾共同參與了《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報告等重要項目。在合作過程中,令李保民印象深刻的是郭樹清出色的整體協調和跨文化溝通能力。他回憶,1996年在寧波的研討會,是由郭樹清主持以及做重點演講的,現場有許多外賓、各地體改委領導以及中心城市的領導人。當時郭樹清可以用英文與外賓自由地進行學術交流,而許多人都無法做到這點,“這一點可以説是大家的榜樣”。

    在李保民看來,郭樹清履新證監會對資本市場是一個很積極的信號,“郭不僅有體改委的工作經驗,也曾在發改委宏觀研究院潛心研究了好幾年,深諳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同時有很強的法律意識,這些因素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都是積極的。”

    不過,在李保民心裏,郭樹清應該有著更需要他的位置—重組體改委。李保民覺得,體改委撤銷之後,許多方面的改革推進都出現了阻礙甚至停滯,特別是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中心城市改革、醫療體制改革和社保改革等,而這些都是郭樹清擅長的領域。

    改革開放已有超過30年的歷史,近些年改革步履緩慢,因而當下主張恢復體改委的呼聲漸起。中歐工商學院教授劉勝軍評價,要突破既得利益阻力,實現政府自己改革自己,就要設立獨立的改革設計部門。

    無論是否身處改革部門,郭樹清對宏觀體制的思考都從未停止過。郭早年曾兩次獲得孫冶方經濟學獎,並著有《整體的漸進》等十幾部宏觀經濟研究書籍。而近期郭樹清公開露面中對外匯儲備的思考以及對農村改革的研究都體現了他連貫的思考體系。

    2001年4月,在貴州任副省長2年又9個月的郭樹清重返北京出任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2004年初,國家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為中行、建行注資,並成立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投資主體,郭樹清擔任該公司董事長,在中國銀行(2.96,-0.02,-0.67%)業改革進入背水一戰的歷史性時刻,他再度承擔重任。

    建行風雲

    2005年3月,中國建設銀行(4.77,0.00,0.00%)原董事長張恩照因受賄案落馬,郭樹清臨危受命。當時正是建行股改引資的關鍵時刻,張恩照的受賄案以及當時洽談中的潛在境外戰略投資者花旗銀行的臨陣變卦,讓建行的前景看起來不甚明了。

    郭樹清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局面,並迅速推動境外戰略投資者的引進以及建設銀行的上市。同年10月27日,建行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成為四大行率先登陸資本市場的銀行。在這期間,郭樹清果斷地終止了與花旗的談判,並主導引入擁有全美最大零售網絡的美國銀行作為建行的境外戰略投資者,以彌補當時偏重批發業務的建行業務結構的缺陷。

    雙方的合作開創了中資行與外資行合作的先河,戰略合作的表現也被視為中國銀行業與境外戰略投資者合作的典範。1998年-2000年曾在建設銀行工作過的李保民評價,建行一直是中資銀行改革的“橋頭堡”。歷任建行行長王岐山、周小川等人都為建行的創新體系打下了基礎。

    中國建設銀行(微博)副行長朱小黃對《中國企業家》表示,郭樹清是個經濟理論家,有抱負和理想,同時對宏觀經濟十分了解。

    在建行的頭兩年,郭樹清將他大部分的時間放在了建行的內部改革上,美國銀行也提供了不少幫助,包括在零售銀行、電話銀行、財富管理、風險控制、IT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2007年,郭樹清又帶著已然脫胎換骨的建行回歸A股。與此同時,郭樹清還積極推進過全員持股的股權激勵方案。

    對於這些貢獻,建設銀行在2011年10月29日發佈的公告中表示:“董事會謹此就郭樹清先生在其任職期間,領導本行重組上市、戰略轉型、改革創新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給予高度評價並深表謝意。”

    中國建設銀行的工作經歷使郭樹清對於實務操作更加熟悉,也更了解資本市場的脈絡,而建行上市的順利完成使他交出了出色的成績單。然而也有人透露:“這期間,郭待得並不算開心。由於高管的任命權力在中組部,郭樹清的自主權並不大,同時建行的其他高管也較為強勢,郭樹清的很多想法施行起來並不容易。”

    與此相比,證監會主席的職位是一個更大的平臺。

    強勢監管

    “小偷從菜市場偷一棵白菜,人們都會義憤填膺,但是若有人把手伸進成千上萬股民的錢包,卻常常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這就是內幕交易的實質,也是防範和打擊這種犯罪活動的困難之所在。”上任伊始,郭樹清對內幕交易的打擊決心和行動就讓許多人心驚膽戰。

    郭鄭重聲明:“中國證監會對內幕交易和證券期貨犯罪始終堅持‘零容忍’的態度,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

    12月1日,證監會發佈[2011]35號公告稱,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委員會委員吳建敏“涉嫌違規持有所審核上市公司股票”,決定對其並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委員職務予以撤銷。這是證監會歷史上首次解聘並購重組委員會委員。

    “這一案件不是郭上任之後才出現的,但他的快速決策給了業界一個信號:這次來真格的。”一名曾在證監會工作多年的圈內人士表示。內幕交易案由於取證問題,想快速處理並不容易,以往多是大事化小,最後處理一兩樁典型案例,但這次大家意識到不行了。

    郭樹清上任以來曾去上海和深圳交易所調研,會議紀要能看出郭樹清鮮明、強勢的風格,“語言直白生猛”。據説,郭樹清在調研時表示,調研就是要説不足的地方,做得好的地方不用講。郭樹清甚至直指某些官員有讓券商“跑章”之嫌,“審一個營業部要求對方出具35個證監局的無異議函,這是要幹什麼?”相比于歷任領導調研時四平八穩的狀態,郭樹清的調研顯得十分另類,直指要害。

    郭樹清對於內幕交易的打擊,也正是為了讓股市回歸其真正的投資屬性,“如果玩牌的人裏面有提前知道牌的,那結果肯定不公平。”上述圈內人士表示,讓投資者都有意願入市,投資屬性大於投機屬性,股市才能正常起來。

    郭樹清還強調要深化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應強制上市公司分紅,呼籲養老金入市等措施。銀河證券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如果真如郭樹清所言,以“穩”為主的4萬億養老保險資金和住房公積金進駐A股市場,其規模和市場影響力決定了A股可能處於長期穩定態勢。

    “IPO市場化、強化分紅、嚴打內幕交易、不支持借殼,是刮骨療傷,屬於瀉藥;IPO責任制、再融資市場化、鼓勵産業收購兼併、降低上市公司債務等成本,是強本固元,屬於補藥。病市中短期何去何從,還看管理層怎樣下藥。”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認為,“郭樹清目前採取的政策從長期看都是需要的,但目前從何處開始著手改革,是應該講究的問題。”

    華生建議,應鼓勵産業內收購兼併重組,市場才會增加活力。如今兼併重組的週期長,審批非市場化,諸多規定影響了市場的自我調整功能。

    弱市時如何出手,確乎是考驗郭樹清的智慧與定力。特別是在新股發行問題上。“這個市場不是完全市場化,本應牛市時發新股,熊市少發或不發,但現在的情況是,熊市還有那麼多公司在排隊。”華生認為,僅放開IPO詢價環節的市場化,而IPO發行以及再融資等環節都是非市場化的,最終會導致整體的扭曲。“應該逐步將這些環節理順,單一環節的市場化只能導致高股價、高市盈率、高募集資的‘三高’問題。”而這也成為尚福林在任期間的缺陷所在。同時,退市制度仍存在重大缺陷,中小板創立以來,至今無一隻股票退市。

    除了證券市場的制度設計之外,證監會的內部體系也等著郭樹清去調整。據證監會內部人士透露,郭樹清上任以來,各級領導以及部門都處於謹慎觀察的狀態,首要任務是摸清主席的風格,以執行任務為主,並不敢輕舉妄動。

    業內曾流傳一句話,“銀監會只有主席説了算,證監會所有主席説了都算,保監會誰説了都不算。”意為尚福林時期將權力充分下放,發揮各部門主觀能動性,“這確實有好處,但使得各個部門之間協調不足,溝通不暢。下一步有待郭樹清發揮他的宏觀思維去改進。”

    有媒體説郭的性格是“文質彬彬”,在李保民看來,這只是表面,他認為郭樹清的性格是“柔中帶剛”:“柔”體現在很少著急,“剛”則體現在郭有著良好的經濟功底,很有主見。

    中國證券市場積弊日深,光靠“三把火”是很難改變的。它恰恰需要的是像郭樹清這樣思維繫統、剛柔相濟的幹將。在建行董事長位置上,郭樹清幹了六年。接下來的問題是,在證監會主席的位置上,實現他內心的宏大規劃,需要五年、八年?

熱詞:

  • 體改
  • 猛將
  • 郭樹清
  • 長期
  • 修煉
  • 改革
  • 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