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有企業是低效率的嗎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6日 10: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企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社會上流傳著一種關於國有企業的普遍性認識,即認為國有企業天生低效率。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益曾經經歷過低谷,特別是上個世紀末期,很多國有企業經營狀況不佳,大量國有企業員工下崗分流,甚至有一部分國有企業改變了國有屬性。

  然而進入新世紀[13.14 -4.71% 研報]以來,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益明顯提高,國有資産和企業利潤均實現了較快增長。以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以下簡稱為國有工業企業)為例,2000年至2009年,國有工業企業資産總額由84014.94億元增長到215742.01億元,累計增長156.8%,年平均複合增長率為5.1%;國有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則由4393.48億元增長到34542.22億元,累計增長686.2%,年平均複合增長率達23.9%。

  然而,“國有企業低效率”的偏見使得一些人認為國有企業整體效益良好表現的原因不是源於其國有企業效率的改善,而是主要源於國有壟斷企業的貢獻。那麼,真實的情況又如何呢?國有企業真的是低效率的嗎?

  微觀效率毫不遜色

  考察國有企業微觀效率表現,只有在同産業和同等競爭條件下才有意義。由於數據可得性條件,我們將以國有工業企業為主要研究對象。工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的支柱,且近50% 的國有資産分佈于工業行業之中,保證了研究結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按照2002年國民經濟分類標準,工業共分3大類39個行業,我們將這39個工業行業分為競爭性和壟斷性兩個組別。其中,壟斷性行業組別包括:電力和熱力的生産和供應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煙草製品業、水的生産和供應業、燃氣生産和供應業這5個行業,其餘34個行業屬於競爭性行業組別。

  一般而言,總資産貢獻率是企業經營業績和管理水平的集中體現。計算公式為:總資産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産總額。總資産貢獻率能夠全面反映企業全部資産的獲利能力、評價和考核企業營利能力,因而是評價企業效率最常用的核心指標。

  將壟斷性行業從全部工業行業數據中剔除後,我們會發現,在競爭性行業中,國有工業企業的總資産貢獻率始終低於全部工業企業的水平。但這是否意味著國有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相比效率較低呢?如果我們對總資産貢獻率進行分解,可以看到:

  總資産貢獻率=銷售利潤率總資産週轉率+稅金總額/平均資産總額 + 利息支出/平均資産總額

  因此,總資産貢獻率與銷售利潤率、總資産週轉率、稅負率以及資産負債率四個主要指標正相關。(如表1)

  可見,國有工業企業在銷售利潤率和稅負率兩項指標上均高於全部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則與全部工業企業相當。因此,國有工業企業總資産貢獻率低於全部工業企業的原因只能是稅負率高而總資産週轉率較低。

  總資産週轉率是流動資産週轉率和固定資産週轉率的加權平均和。流動資産週轉率情況,國有工業企業與全部工業企業相差不多,加之流動資産在總資産中的權重較小,故而可以判斷國有工業企業總資産週轉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其固定資産週轉率較低。

  國有工業企業固定資産週轉率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與國有企業固定資産使用年限較長、折舊較慢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於國有企業大量的固定資産是作為其“社會功能的物質載體”而非生産性用途,即國有企業存在大量由企業建設和購置的潛在福利性固定資産,包括企業辦的大中專院校、中小學、商店、郵局、派出所等固定資産。根據2004年第三次經濟普查數據,當年國有工業企業固定資産週轉率為1.32次/年,而全部工業企業為2.16次/年,遠高於國有工業企業水平。雖然國有企業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社會負擔,減少了企業的“社會性”固定資産,但並未完全消除。因此,國有工業企業總資産貢獻率較低並不能説明其國有企業的效率低於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業,而可能是由外部環境、制度及歷史原因造成的。

  為了避免使用總資産時遇到的問題,我們再考察國有企業另一項財務指標——成本費用利潤率的表現。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即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體現了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因其分母是一定期間成本費用,故而能夠避免以總資産貢獻率衡量效率帶來的偏差。(如表2)

熱詞:

  • 工業企業
  • 煙草製品業
  • 貢獻率
  • 低效率
  • 總資産週轉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