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5日上午,“2011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發佈會”在京舉行,報告顯示:2011年國企企業家貪腐金額平均每人是3380萬元,而2010年這個數字是957萬元。同時,涉案人員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數量在增加,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卻沒有。(1月15日《法制日報》)
落馬人數和貪腐金額大幅遞增,實在是一個令人焦慮的現象。事實上,這幾年,加強對國企特別是壟斷性國企的監督,一直是反腐敗的重點,但現實卻是“殘酷”的。
我們不會忘記,去年年底,“山西第一國企高管”白培中被免職,其直接原因就是家中被劫,犯罪嫌疑人被抓獲後,證實被盜錢財物品總價值近5000萬元。還有去年11月,重慶移動公司原董事長沈長富因犯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涉案金額共計3616萬餘元。
沒有一個巨貪是能“一步登天”的,但當那些巨貪落馬後,他們貪腐的經歷常令我們倒吸一口氣;沈長富有長達20年的受賄史,卻依舊能“邊貪邊升”。有關預防腐敗的制度和措施看起來是很健全,但其執行力如何可想而知。
當然,更應關切的是,在懲治國企相關負責人時,法律的力度和剛性為何喪失了震懾力?近年來,“巨貪大多判死緩”好像成了一些判決的“默契”,在死緩已成貪官的“常見待遇”、不少“專家”建言“慎用死刑”的背景下,腐敗高發的局面更難改變。只有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不再給那些巨貪發“免死牌”,才能有效遏制他們的貪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