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山西河津龍門村的幸福生活
新華網太原1月15日電(記者 劉翔霄)全村3000多口人僅1人外出打工,常住人口中“外來戶”就佔到三分之二——由於生活成本低、收入穩定可觀,山西河津市龍門村近年吸引了不少外地居民前來落戶,成為遠近聞名的“幸福村”。
“龍門村的經濟發展走在前列,龍門人的幸福指數更要跑在前列。”龍門村村支書原貴生説。
眼下正值寒冬,龍門村村民卻無需為取暖而發愁。早在前些年,這裡家家戶戶就已住進了水電暖氣、閉路、電話、熱水和寬帶等一應俱全的住宅樓,每年每平方米只需交取暖費2元錢,沒有物業費。
“原來的土窯洞、土坯墻的平房不見了,現在住的都是環保樓。醫療和養老保險也覆蓋到了龍門村每個人,費用都由村裏統一繳納。”70歲的原印加老人目睹了這番變化,“村裏對國家的貢獻大了,我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據龍門村統計,全村3600口人中現在僅1人在縣城開酒店,剩餘都在村裏上班;外來人口五六千,已經超過了本村人口總和。
“龍門村常住人口10000人,形成了小城鎮規模。全村集體資産累計達10億元,無銀行貸款,年工農業總産值15億元,上繳國家稅金1.5億元。人均純收入2萬元,福利性、保障性收入佔到每戶家庭總收入的一半。”原貴生説。
據介紹,龍門村走上富裕路,靠的是集體、股份、聯戶外資和個體“四輪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從事農村工作30多年的原貴生認為,只有這種跨區域、跨所有制、跨行業的模式,才能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因素,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驅動力”。
發展經濟不容易,可持續發展更不容易。龍門村以前以焦化産業為主,如何實現轉型跨越,走上科學發展之路?
龍門村黨委、村委會通過黨委集體討論、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最後形成決議:在建設水泥配料、炭黑生産線的同時,配套建設餘熱和尾氣發電項目,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年節約標煤1.24萬噸。同時實現了項目效益延伸,充分消化工業園區的石屑、粉煤灰、爐渣等廢棄物。
近年來,龍門村形成了村民人人參與村務管理的氛圍,村黨委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龍門村獲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十佳小康村、省級生態文明村,龍門集團獲全國大型鄉鎮企業,全國就業與社會保障先進民營企業。
去年年底,龍門村又被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評為“中國幸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