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藝術品抵押千呼萬喚難出來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3日 10: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投資與理財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 |?本刊記者 許娓瑋

  49.2億元的成交額!藝術品拍賣市場要多火有多火。有關統計顯示,2011年12月9日晚,北京保利2011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以49.2億元的成交額收槌,在2011年秋季全球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中居成交額榜首。現在提到藝術品價格,大家都習慣用“天價”形容。如果幾年前數百萬元數千萬元的藝術品可以稱作天價藝術品的話,那麼今天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億元藝術品已不再是新聞了。

  我們已經迎來了一個全民收藏的時代,藝術品在拍賣市場的火熱已成不爭的事實。但是,與藝術品收藏拍賣火熱局面不匹配的是,將藝術品作為抵押物進行融資的方式,在金融市場上卻沒有被廣泛認可。

  國內銀行藝術品抵押零星可見

  中國藝術品市場瘋狂發展,收藏藝術品已被不少人視為一種投資,不過,當需要用錢時,想把珍貴的藝術品抵押借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國內收藏界對藝術品抵押貸款望穿秋水,其實,銀行又何嘗不想在藝術品的抵押擔保上試水,吃吃這塊“肥肉”呢?可是,這一業務卻遲遲難以落實,雖然銀行也有零星業務,卻始終無法全面開展。有受訪銀行人士稱,現在銀行願意推出藝術品投資的理財産品,但是卻不願意觸及藝術品抵押貸款,原因是這行“水太深”。

  國內有部分銀行嘗試過藝術品抵押貸款業務。2010年,深圳市同源南嶺文化創意園有限公司以蘇繡大師任慧閒先生的一批藝術珍品作為擔保,成功獲得建行深圳市分行的3000萬元貸款。建行深圳分行此次以藝術品抵押獲得銀行貸款的融資模式,在全國尚屬首創。據建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辦理藝術品抵押,一般需要兩至三個月,操作過程包括價值評估、貸前調查、銀行審批、監管公司入庫、放款等多個環節。為此,貸款者也需要付出三部分成本:評估機構收取的評估費、銀行貸款利息及監管公司費用。

  即便國內有銀行試水藝術品抵押貸款,但也僅是零星開展業務。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等對藝術品抵押貸款業務都有所嘗試,但規模不大。某銀行私人銀行部一位客戶經理透露,私人銀行級客戶存款在1000萬元以上,才能辦理藝術品抵押貸款業務。抵押率最多50%,貸款利率年息12%。而用藝術品去銀行辦理抵押貸款,過程很繁瑣:銀行需要個人提供詳細的證明材料,包括身份證、戶口本、未婚者提供未婚證明、專業性評估公司出具的評估證明、資産證明,甚至要求其所在公司每月“流水”,以證明有還款能力。辦理貸款後,抵押的藝術品要放在銀行保險櫃封存,或是放在指定的第三方託管機構,評估和寄存的費用都要客戶承擔。

  目前,國內銀行還無法全面開展藝術品抵押貸款,藝術品抵押貸款雷聲大雨點小,遲遲不能落實。

  如何估值是一大難題

  銀行抵押必須對資産進行估值,而對藝術品估值,要求有法律承認的鑒定體系和身份證明資料。據記者了解,國外有一整套非常健全的機制,可以做藝術品質押、抵押貸款。在國外,藝術品若要作為資産,在銀行擔保、抵押和變現,銀行開出的清單必須十分詳細,包括藝術品的來源報告、展覽資料、拍賣或畫廊成交記錄等。而目前國內藝術品市場還無法做到這一點。

  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金融投資委員會主席孫飛告訴《投資與理財》記者,藝術品的不確定性很大,在抵押時,銀行首先要對資産進行估值,目前國內的藝術品市場無法做到這一點。

  贗品讓銀行望而卻步

  國外的藝術品抵押融資已經非常成熟,而國內的銀行對藝術品抵押貸款業務卻不敢輕易試水。“市場環境不完善、市場機制不成熟、監管體系不完備、藝術品真偽難辨、評估貓膩多多、流通不足均是藝術品抵押貸款業務發展的瓶頸。目前,藝術品最重要的變現渠道只有拍賣,而藝術品委託給拍賣行變現,往往需要較長的運作週期,並且還要承擔流拍的風險,藝術品變現難的問題長期無法解決。”孫飛表示。

  其實,國內的藝術品抵押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藝術品市場贗品氾濫,難以鑒定真偽。藝術品市場瘋狂發展,也令中國書畫的造假登峰造極,如今的藝術品市場,偽劣藝術品、商品畫充斥和佔領著主流地位。一些所謂的大名頭畫家,如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等的作品,業內公認市場上95%以上都是假作。在國內,藝術品流通暗箱操作,充斥大量贗品和虛假信息,令大型金融機構望而卻步。

  藝術品專家認為,藝術品抵押貸款的核心問題在於鑒定真偽和如何估值。而目前,國內缺少有資質的藝術品評估鑒定專家,也沒有權威的獨立第三方機構可以做藝術品的價值評估。這樣的藝術品市場又怎麼能讓銀行放心呢?

  * 鏈結

  商人自製“金縷玉衣”

  頂級專家鑒定估價24億元

  2011年9月,“金縷玉衣” 事件一齣,令各界一片譁然。商人謝根榮自製的“金縷玉衣”,經幾位頂級專家鑒定,估價24億元。他借此取得銀行信任,從北京建行5家支行騙貸,不但為之前6.6億元的借貸做擔保,又獲得了5000萬元貸款及4.5億元銀行承兌匯票。

  實際上,玉衣係偽造而成,這兩件玉衣是謝根榮找人用不值錢的玉片串起來的,最多價值1萬元。偽造文物後,謝根榮出錢請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等5位專家鑒定,估價24億元。自製文物事件,暴露出國內藝術品市場一系列的問題,從評估資質到交易,再到如今的融資抵押、信託等,漏洞和不規範盡顯無余。

  “目前我國的文物鑒定領域並不涉及金融藝術産品的鑒定標準,而文物鑒定和藝術品抵押貸款又應該是完全不同的兩套體系,各有適用標準。從本次事件看,銀行開展了藝術品抵押貸款業務,但自身對此項業務的風險控制能力非常差。”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副秘書長張瑞表示,要實現藝術品的金融功能,只能是完善銀行的內控機制,因為不能確保所有專家的眼力百分之百正確。

熱詞:

  • 藝術品拍賣會
  • 藝術品市場
  • 理財産品
  • 藝術品收藏
  • 藝術品投資
  • 抵押擔保
  • 抵押貸款
  • 金縷玉衣
  • 天價
  • 投資與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