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大片的掙錢“算盤”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2日 15: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大片的“算盤”

  《龍門飛甲》投資2億,預估票房4億,收支平衡需超4億;《金陵十三釵》投資6億,預估票房5億,收支平衡需達11億

  本報記者 丁磊 北京報道

  國産賀歲大片激戰正酣。

  12月15日,《龍門飛甲》、《金陵十三釵》兩部賀歲大片先後上映,賀歲片市場升溫。《龍門飛甲》由徐克執導、李連杰主演,投資額號稱達2億元。《金陵十三釵》由張藝謀執導,投資額號稱達6億元。

  未上映之前,兩部影片貼身肉搏的火藥味十足。

  12月3日,《龍門飛甲》投資方博納影業(納斯達克:BONA)首席執行官于東稱,《金陵十三釵》“誇大6億元的影片投資”、“不該將投資風險轉嫁給觀眾”。作為回應,《金陵十三釵》投資方北京新畫面影業公司董事長張偉平稱,博納影業作為上市公司缺乏誠信,作為懲罰,《金陵十三釵》將不在博納影業旗下電影院放映。

  從口水戰開始,兩部影片的爭奪延續到票房收入層面。博納影業對《龍門飛甲》的票房收入預期是,趕超《讓子彈飛》的6.7億元的水平,而北京新畫面影業公司對《金陵十三釵》的票房預期是“過十衝十六億”。

  截至12月18日,《龍門飛甲》、《金陵十三釵》上映的首周票房收入僅1.42億元和1.52億元。一位影業上市公司高層人士稱,“目前看,《金陵十三釵》的首周票房並不理想。兩部影片的預期票房收入,《龍門飛甲》可能會約在4億元,《金陵十三釵》的票房收入約在5億元”。若兩部大片投資額度屬實,根據票房盈虧持平點計算,《龍門飛甲》達到收支平衡票房收入要過4億元,《金陵十三釵》達到收支平衡需票房收入11億。

  兩部影片熱鬧的“龍鳳鬥”背後,收支賬本狀況如何?

  支出賬本:生産成本加宣發成本

  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表示,一部電影的總投資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生産影片的投資,包括布景、演員費用等,即一般意義上的影片投資;一部分是宣發成本,包括宣傳和發行兩部分。

  其中,影片的宣傳費用,也是一部影片總投資中重要的方面。一部生産費用上億元的影片,宣傳費用一般在1500萬元以上,而生産投資2億元以上的影片,投資額一般都在3000萬-5000萬元。對生産投資過億元影片,影片發行費用可忽略不計。以往,在發行層面,耗費資金最大的是拷貝,一個拷貝的費用在7000-8000元。由於技術更新換代,現在一部影片拷貝數僅幾十個,其餘的部分,都用硬盤替代。

  《龍門飛甲》、《金陵十三釵》兩部影片生産成本為2億元和6億元,加上影片宣發成本,兩部影片的總投資額應該約在2.4億元和6.5億元。

  不過,電影業投資的方式已經日趨多元化。為了平抑投資風險,很多電影投資方都用多種投資組合形式投資,一般情況下會由多家投資方共同出資。銀行貸款也是上述兩部影片共同的資金來源之一。

  2010年9月,北京銀行朝外支行一次性打包貸款給博納影業1億元,用於《龍門飛甲》、《不再讓你孤單》等四部電影和《十月圍城》電視劇拍攝。民生銀行則給予總投資6億元的《金陵十三釵》提供了1.5億元貸款,用於電影拍攝和宣傳。而上述影業公司高層人士表示,“據我了解,《龍門飛甲》應該是採用大投資組合方式進行,由博納影業主投;《金陵十三釵》應該由北京新畫面影業公司主投,以預售等方式獲得一部分資金。”

  收入帳本:版權加票房分賬

  一部影片的主要收入由票房收入和國內、國外版權收入構成。

  12月19日,上述兩部片方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龍門飛甲》、《金陵十三釵》首周票房收入分別為1.42億元和1.52億元。這一數據與2010年上映的兩部賀歲大片《非誠勿擾2》和《讓子彈飛》的首周票房相去甚遠。

  上述影業公司高層人士稱,考慮到今年總票房與去年同比上漲30%的狀況,以及投資和預期票房情況等,兩部影片的首周票房都不理想,尤其是後者,估計兩部影片的票房收入將分別約為4億元和5億元。

  對於大投資影片而言,國內版權方面收入微乎其微。

  影片國內版權主要購買方包括電影頻道、網站、音像廠商等,從中獲得的收益從數十萬到百萬不等。因國內盜版頗多,規範的版權市場仍未成型。國外版權收入稍好。一般情況下,國內電影大片的國外版權賣到2000萬元已算不錯。通常數百萬元到一千萬元較多。

  張偉平稱,“《金陵十三釵》創造國內版權銷售記錄”。而于東則稱,博納影業的《龍門飛甲》、《竊聽風雲2》等4部影片的海外版權總收入超過3500萬美元。考慮到品質問題(3D技術、功夫電影等因素),《龍門飛甲》可能海外版權收入略高,這部分或達8000萬元。

  但是,票房收入並非資方獨享。

  票房收入需要從中抽出5%交給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作專項基金,然後再扣3.3%營業稅。其餘部分由影院和院線拿走57%,再剩餘43%歸投資方和發行方。其中,發行方一般能分到3%-10%,剩下30%多票房收入才屬於投資方。

  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表示,業內對票房收入盈虧持平點有一個計算公式,即(投資額+宣發-版權收入)2.7=票房盈虧持平點。其中系數“2.7”,根據分賬方式不同,有“2-3”的一個區間。

  以該公式粗略計算,《龍門飛甲》要達到投資收支平衡需要票房收入過4億元。《金陵十三釵》版權收入估算約為1億元,同時,考慮到該片提升了分成比例以系數為"2"計算,若該片要達到投資收支平衡需要票房收入11億元。

  大片“虛胖”生態

  然而,這很可能並非《龍門飛甲》、《金陵十三釵》真實全貌。

  從2002年內地第一部商業大片《英雄》問世以來,製作投入動輒數億以及對高票房的追逐,被當作商業大片的必備特點。由此,摻水現象很嚴重。

  王長田也贊同這一看法。他表示,國內電影缺乏可信評估體系,很多公司公佈的投資數據存在很大水分,除了票房數據相對可信之外,其它數據都很難找到真實依據。

  星美集團的董事局主席覃宏也曾向本報記者稱,現在所有片子看上去都是過億的,但是,若按照1億投資的影片,票房需要3億才能收回成本看,幾乎所有的片子都虧本。

  上述影業公司高層人士稱,“國內總票房市場雖然增大了,但是,國內現在的電影投資還是保持‘二八法則’,只有2成以下的片子賺錢”。

  國家廣電總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0月底,國內電影總票房為110億元。王長田表示,從目前的狀況看,今年電影票房過130億元已成定局。不過,他認為,國內電影市場並不穩定,“一個穩定市場的標誌是有10家左右大的公司,每一家每年固定出産10部左右的影片”。

  

熱詞:

  • 金陵十三釵
  • 龍門飛甲
  • 算盤
  • 票房收入
  • 國內電影
  • 博納
  • 虛胖
  • 2-3
  • 龍鳳鬥
  • 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