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去年這個時候,生薑收購價已高達4元/斤以上,現在卻只有0.6元/斤。”每逢春節前夕,農産品的價格總會攀升至當年的頂峰,可眼下萊蕪姜價仍然與種姜的成本相差甚遠。
2010年,農産品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牛市行情。以大蒜、生薑、棉花、綠豆等為代表的農産品在中國掀起陣陣漲價旋風,被遊資狙擊的農産品價格頓時飆升10倍甚至百倍。比如,當年大蒜從每斤3元左右上漲至每斤13元以上,生薑從每斤2元上漲至每斤4.5元。
然而,進入2011年,在種植成本一片高漲聲中,生薑、白菜、土豆等多種農産品價格卻突然急轉直下,演繹出過山車式的罕見行情。萊蕪生薑價格一度暴跌至0.2元/斤,降至10年來最低谷;白茶更是跌至每斤幾分錢。
眼看著春節臨近,農戶們在嚴寒中迎來了一個慘澹的年關。
姜農的年關
“原本希望臨近春節,姜價能大幅上揚,現在來看,不可能突破每斤1元。今年所有的姜農註定要血本無歸了。”51歲的老薑農孫福遠感嘆道。
孫福遠家住萊蕪市萊城區羊裏鎮孫王石村,這裡有2000多年的生薑種植歷史,有著“中國生薑之鄉”的美譽,是生薑的全國主産區之一。根據當地政府統計數據顯示,萊蕪生薑種植面積18萬畝以上,年産生薑43.74萬噸,佔全國年種植面積的20%以上,佔山東種植面積的37%。
老孫有4畝多地,自幼就跟著父輩種姜,而他所在村幾乎家家戶戶皆以此為生。“農民種菜本是靠天吃飯,姜價自古就有‘貴三年、賤三年’的説法。但像這兩年這麼暴漲暴跌的奇怪行情幾十年沒有聽説了。”孫福遠説。
2010年,當股市、房市持續低迷,社會上的遊資開始熱炒處於低谷的農産品,生薑正是被遊資狙擊的獵物之一。當時,萊蕪生薑收購價甚至一度衝破6元/斤的大關,孫王石村以及周邊村裏的姜商們在一夜間暴富,小轎車、大別墅猛然間多了起來,姜農們也因為姜價暴漲而樂開了花。
當年孫福遠的4畝多地一共收穫了3萬多斤大姜,僅種姜2010年約有近10萬元的收益。這在孫福遠的印象中可謂少有的豐穰年景。孫福遠還記得2010年的這個時候,孫王石村家家戶戶都賺了個盆滿缽盈,村民們早早就開始備置年貨,殺雞宰牛、張燈結綵,好不熱鬧。
正當村民們對姜市信心倍增,甚至部分村裏人到周邊地區租地種姜之時,他們卻並不知道,一場十年一遇的大熊市即將到來。
受2010年姜市價格暴漲的誘惑,萊蕪周邊地區以及山東膠東一帶、河南、遼寧等地農戶在2011年春開始大面積種姜。主要研究農産品的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徐坤表示,農民在漲價預期下盲目擴大種植,2011年全國生薑種植面積增加30%至40%,産量佔全國1/3的山東省生薑種植面積更是增加了50%以上。
從2011年春天開始,萊蕪的生薑價格從4元/斤一路走低,尤其是4月到7月降速最快。由於2010年全國各地姜價畸高,姜農普遍惜售,一半以上的生薑被存在了農戶的姜井中。而2011年擴産後的新姜大量上市,使得局部市場出現嚴重供過於求的現象。孫福遠家的姜井可存近兩萬斤大姜,2011年10月新姜上市時,前一年仍有6000多斤尚未賣出。可當時生薑的收購價卻從每斤4元以上暴跌至0.2元/斤,20余倍的價差讓包括孫福遠在內的不少姜農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而根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山東省生薑價格普遍跌幅超過了70%。
2011年生薑、大蒜、土豆、白菜等價格決堤均是發生在農産品的主産區。這裡已形成規模化種植、集約化加工、“買全國賣全國”的完整産業鏈。如內蒙古土豆主産區的産量佔全國總産量的1/8,萊蕪生薑佔全國年種植面積的20%以上,金鄉大蒜佔全國大蒜産量的20%。主産區市場價格對於全國市場價格有著相當的話語權。
然而,這些農産品主産區長期積蓄著農戶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與集中種植、集中收穫、集中銷售之間的結構型矛盾。
姜商的年關
從2010年至2011年,生薑、大蒜等農産品市場由暴漲轉向暴跌,農戶的情緒也由喜轉悲。與2010年相比,龍年春節臨近村子裏卻沒有了往日的歡慶與喧鬧,反而多了幾分冷清。
面對暴跌的姜市,孫福遠感嘆道,這次的年關格外難過,姜農格外悽慘。一方面是因為姜價暴跌至谷底;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種姜的成本2011年大大提高了。
2010年姜價畸高,姜種也隨之水漲船高,可達每斤三四元,按每畝800斤姜種計算,就需要3200元;每畝地需要施9袋化肥,每袋180元,共1620元;加上農藥、澆水、以及人工等,一畝地總成本就要接近6000元,比往年上漲了15%左右。如果按照一畝地産8000多斤大姜、每斤0.2元計算,孫福源每畝地要賠上3000多元。
不僅是種姜賠錢,讓老孫感覺到年關難過的原因還在於銀行的催款。原來,老孫另一個身份是萊蕪振遠農貿公司的總經理。在2007年與同村的兩位親友合夥開辦了這家規模較小的貿易公司,主要進行生薑代購代銷、批發以及出口業務。
2011年,孫福遠看到2010年姜市行情大好,就通過振遠農貿公司從當地農村信用社貸款35萬元,加上自己的部分積蓄準備大幹一番。但他卻沒想到,姜市突變,姜價一潰千里。
有著數十年賣姜經驗的孫福遠總結道,姜價走高的時候,姜農惜售,市場交易量不大,但貿易商只要收貨通常就會穩賺不賠;姜價暴跌時,姜農仍舊惜售,等待後市行情,但貿易商們卻謹小慎微,稍有不慎,就會引火燒身。
2012年,生薑市場持續低迷,孫福遠的振遠商貿公司只收購了100多噸。儘管萬分小心,孫福遠仍然在多筆交易中賠了錢。“價格跌到這個程度,就像股市一樣,一旦出手,就等於是割肉,賣多少虧多少。”他解釋道,由於姜農惜售,市場上有價無市,收姜的難度大增,湊齊訂單貨量的時間比往年多1/3以上,這時市場上的姜價已然下降。老孫盤算著,2011年公司至少要虧上個七八萬元。
每逢年底,總是銀行催還貸款的時間,老孫和兩位合夥人也在為之發愁。他表示,萊蕪市羊裏鎮像他這樣身兼姜農與姜商的人不在少數。聽聞鄰近村裏有人甚至貸款近百萬元炒姜,2011年低迷的行市幾乎將所有的貿易商套了進去。這個年關對於貿易商們更加嚴峻。
眼看著2012年春節臨近,姜農與姜商們都盼著迎來一波上漲的行情,以圖抵消今年的虧損。可截至2011年12月31日,當地生薑收購價卻只有0.6元/斤,與姜農的成本價仍舊相去甚遠。
春節臨近,2012年春季種姜的時節也快到了。種了幾十年姜、賣了幾十年姜的老孫,對於2012年姜市的行情卻不敢預測,甚至不願提及。
儘管大多數姜農十分悲觀,但老孫卻無奈地説道,萊蕪作為生薑主産區,從種植、加工、銷售已形成一個完整的産業鏈條,成為全國生薑市場的集散中心。在這裡姜農不必為任何生産要素的供應和生薑産品的銷路所發愁。相反,若改種別的作物卻要摸黑前行,從長遠來看只恐風險更大。所以即使2012年種姜仍然賠錢,他也只能閉著眼睛向前衝。
新聞背景
農産品價格下跌
曾在2010年達到歷年來價格巔峰的農産品,2011年秋冬之交,成了強弩之末,包括蔬菜、棉花、調味品、雜糧在內的多種農産品價格均掉頭向下。過山車式的行情使得農戶摔了重重的一跤,商販們的投資打了水漂,整個産業一片蕭條。包括商務部在內的各地政府,紛紛為當地的農産品尋找銷路。